民企要谨慎参与造城运动

2011-08-02来源 : 互联网

城市综合体开发和住宅开发不同,其终端性很明显,零售商家来不来,是不是具备消费客户支持,***写字楼周边有没有相应规模和层次的办公人群,这些都是要先考虑好的。

——专访全国工商联商业不动产专委会主任朱凌波

本刊特约记者 陈蹊默

同质化竞争和定位不专业是*大问题

《浙商》:现阶段城市综合体风起云涌,有没有过度开发之虞?

朱凌波:现阶段,城市综合体开发主要出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同质化竞争太严重,还有一个是定位不专业。

由于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太快,很多开发商都在全国复制同样的产品,品牌开发商则在大规模扩张,搞标准化、连锁化,这样固然在短时间内满足了老百姓追求物质条件提升的要求,但很多产品都是复制品,定位都一样,经不起推敲,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

另一方面,城市综合体的招商引资过程没有专业化,由**拍脑袋决定。只要是繁荣地段并能抬升地价,**并不审核开发商拿地以后要做什么,只要有*就随便进。或者,明明相近地段有两个同性质的商业综合体地块,相关**部门也不预先提示开发商,致使*终做出来的两个城市综合体,产品定位和针对的消费客户群都一样,造成了恶性竞争。

城市综合体开发和住宅开发不同,其终端性很明显,零售商家来不来,是不是具备消费客户支持,***写字楼周边有没有相应规模和层次的办公人群,这些都是要先考虑好的。因为有些地方**并不懂这些,随意操作,造成了一些城市当年*中心的地段出现了很多烂尾楼,半死不活,这一现象值得高度警惕。

《浙商》:城市综合体如何找准定位并符合周边人群需求,扮演好为城市生活提供更多便利,提供更多发展空间的角色?

朱凌波:现在许多地方建新城、卫星城,虽然有很多所谓的城市综合体,但是如果和当地居民、办公人群脱节,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城市综合体不是纯粹给人看的脸面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是要成为老百姓可以满足消费、居住、工作、娱乐等需求于一体的地方。

有的新城功能配置单一化,主要是产业功能区域,或主要是居住功能区。如果没有合理的综合功能配套,就会变成潮汐式流动,造成了特定时间人流和交通压力过大等问题。

有的综合体是商业和办公、交通没有配合好,商业、办公、居住的人群定位不同,互相之间没有互动,比如商业很**,办公的却是普通的中小企业,居住的人群则是以劳动阶层为主,而交通又是以满足私车出行需求为主的道路交通规划,没有发达的公共交通作为支撑,那么这个综合体的规划就是乱套的。

中国未来后城市化、后房地产时代,交通压力是*先要解决的问题,还有环保、低碳、科技、人与自然的融合等等新的课题亟待解决。

基础性设施和商业间要有很好的流动

《浙商》:您能否举例说说您所了解的一些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实践教训?

朱凌波:我所知道有一个省会城市,没有系统性和规划性,现在大范围建城市综合体,但对要进驻的开发商形态定位没有明确判断,**盲目引进。比如在要做万象城这样**商业的地块,引进了大卖场;本该引进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才能操作好的地块,却引进一些资本能力很差的公司,对专业的商业开发并不懂,仅有**资源。

还有一个三线城市,城市*中心地块的规划审批,居然就是临时设在某大酒店的大包厢内,设计公司把沙盘和电脑搬过来,然后市委书记把国土局长、规划局长都叫来,看一遍设计公司的PPT演示后,书记说:“好,不错,就这么搞,”国土局长、规划局长也跟着叫好,就这样把当地一块*核心地块的规划给拍板了。

另一个省会城市的某个区域,有一条快速路跨越一条大河,两岸集合了大量品牌开发商的商业综合体项目,鳞次栉比,但是同质化非常严重,各个项目互相之间**没有任何沟通,当地消费水平又不足以支撑。这些开发商拿地时的想法是,地块不多了,只要可以平衡资金就先拿地,做长期打算。

未来城市的发展,基础性设施和商业之间要有很好的流动。像上面提到的第三个城市,本身商业综合体的供应量已经过量,那么要做的事,一是进行差异化弥补,二是努力成为城市的核心商圈,并且能辐射到周边城市群,这样就需要在交通枢纽方面花些功夫,比如建轻轨、快速路等,形成市级城市群商圈,如此一来,商业招商升级也将成为可能。

《浙商》:近年一些城市兴起的大量摩天大楼,是否符合中国现阶段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朱凌波:摩天大楼无可厚非,关键是功能定位是什么?配套是否匹配?要做好均衡性,*先城市区域要真正具有领先性,承担领先功能,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也要跟上,否则如果盲目追求这一概念,仅为建而建,说明心态不正常。再者,如果定位和配套没有对位,就算建了,空置没人去,也是资源浪费。

投资商业物业不同于投资住宅

《浙商》:中国的不少城市近年出现了商住倒挂的现象,这一现象是否正常,是会持续还是短期现象?

朱凌波:商住倒挂是历史原因,是由中国所处的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决定的,因为住宅总量快速增长,自住主体力量拉升,这一主流趋势总体不变。商业、办公这些物业类型的客群则类别分化更明显,这和产业链、投资、消费都关联,是跨界的。商业物业严格来说是不能卖的,应该由开发商持有和长期经营模式,但由于中国的国情,开发商以前没*支持长期持有,而老百姓又有一铺养三代的观念,所以演变成普遍地分割销售。

但实际上商用物业投资规律相对专业化,不像住宅投资,买了一般都能挣*。分割销售后,物业经营管理难以统一,杂七杂八的公司和商家都进驻,很容易把牌子砸了。因此未来销售型商用物业投资空间趋小。

《浙商》:宏观调控对商业地产和综合体类物业的影响大吗?

朱凌波:有人认为,宏观调控主要针对住宅开发,所以投资客纷纷转向了商业地产,有一定道理。不过,散客的投资不会成为未来的商业地产快速发展的基础。以前的几轮宏观调控,对商业和综合类的物业一直“三不管”,住宅的宏观调控造成了大额长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推迟、减缓,投资者转而关注到短期的日常消费领域投资,从这个角度讲,住宅宏观调控对商业零售业是好的契机,能推动商业为主的综合体项目的发展。不过切忌一哄而上,要对本地供给情况做好详细的市场调研。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