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加值电话、吸费电话、电话吸费骗局!

2011-08-02来源 : 互联网

■有人怀疑,可能有声讯台诱骗用户回拨*取信息费 “电话**响起,骗子开始耍你;一响就断少见,号码陌生难辨;

打回才知不对,手机已被吸费……”这*打油诗,折射出手机用户屡受“响一声”电话骚扰的无奈。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针对“回拨陌生未接来电可能产生高额吸费”的传言作出解释,随即又遭质疑。

记者拨打两名“电话回拨加盟”代理商提供的“吸费号码”,也没有发生所谓“高额吸费”。既如此,网上各种号称能带来**利润的“电话吸费”产品到底有何玄机?它们背后的利益链条是怎样的?“电话吸费”传言从何而来?到底是谁制造了“电话吸费”骗局?

回拨20个电话没发生高额“吸费”

体验一

■广告宣传类44秒收0.69元

为了验证回拨“响一声”电话会产生多少通话费用,记者近期搜集了近20个“响一声”电话号码,这些号码大多以158、159开头。

记者逐个回拨了这些“响一声”电话,并记下电话内容与通话费用。其中,广东中山的号码1582050××××,拨通后传来一段电脑录音,“您好,这里是××服务中心,为您介绍大批会员、风景模特、白领佳丽、男女**……”

经过查询,通话时间为44秒,回拨这个电话所产生的基本通话费0.13元,长途话费0.56元,共计0.69元。

记者发现,“响一声”电话中,广告宣传的较多。根据接听时间长短,回拨者将被扣除相应的通话费。

■欺诈陷阱类不需支付话费

而另一类“响一声”电话虽然不需支付话费,却暗藏欺诈陷阱。

如1591898××××属于广东汕头,拨通后也是电脑录音,称“香港长石集团为庆祝2008年**会,特举办手机号码摇奖活动”;然后,电脑录音煞有介事地恭喜回拨者,称“您的号码已中二等奖,奖金15万元,请与领奖处联系”等。

**解释,回拨的“响一声”电话中,有一部分是事先录制的彩铃,不会产生通话费用。但此类“中奖消息”大多子虚乌有,就是蒙骗消费者,让其支付所谓的领奖“手续费”,一旦回拨者信以为真,就会遭受经济损失。

此外,在记者搜集的近20个号码中,还有3个“响一声”电话被设置了呼入限制,或者是空号,回拨后均无法接通。

拨代理商提供的号码并不“吸费”

体验二

尽管记者验证过程中没有出现被扣除几十乃至上百元话费的情况,但网上各种兜售“电话吸费”产品、征集“电话吸费”加盟商的网页随处可见。有的宣称,可让加盟商年收入“过**”。这些“电话吸费”产品有何玄机?

■代理商鼓吹利润:年入“过**”

记者以加盟商的名义,联系上一名自称“台湾声讯业务代理”的陈**。她表示,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征召电话回拨加盟商。

“手机用户只要回拨电话,就会通过卫星转接器自动转接到香港等地的声讯台。”陈**说,“当挂机时,已经被扣了很多话费。”利润颇为诱人:一个电话扣费50元,加盟商可拿到20%的话费;一台电话群拨器每天能制造大约一万个“响一声”电话,如果两成的用户回拨,即转接两千多电话,年入可过**。

■代理商提供的号码没有高额“吸费”

另一个广东肇庆的卢姓代理商表示,加盟商分得的利润可达到话费的30%。记者发现,这些代理商都要求加盟者购买设备,如所谓的“电话群拨器”、“卫星转接器”等,价格从1000多元至4000多元不等。据称,这些设备加上几张手机卡,加盟商就能轻松**了。

为让记者确信,两名代理商都提供了一个“吸费号码”,声称可以测试验证。但记者拨打之后发现,其中一个是香港的普通号码,另一个无法接通,所谓的“高额吸费”没有发生。

对此,卢姓代理商支支吾吾地表示:“老板只给了这个号码,其他的情况不清楚,等你买了设备、加盟后可以随便试。”

“吸费电话”获利于境外声讯台?调查一

工业和信息化部清算司负责人16日针对“回拨陌生未接来电可能产生高额吸费”做出回应:通过回拨65个“吸费号码”证实,回拨并未发生高额扣费。对此,记者昨日采访了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相关负责人。警方表示,春节前,警方曾接到电话“吸费”的报案,但回拨导致的“吸费”并不是由运营商扣除,嫌疑人通常都是从境外声讯台获取利润。

警方相关负责人表示,电话“吸费”案件的确存在。但一些市民误以为回拨电话可能导致的费用直接进了运营商的腰包,而实际上嫌疑人可能是直接从境外获利。据了解,回拨导致的“吸费”并不是由运营商扣除,而是作案人先在国内电信运营商注册声讯特服号码,再绑至境外声讯台后,利用群拨器等设备打电话,一旦有人回拨,嫌疑人就能从境外声讯台获利。

群拨器代理商为骗加盟费设的局?调查二

长期关注通信行业的搜房网无线业务经理王峰分析说,“响一声”电话回拨诈骗主要有几种类型:以中奖为诱饵骗取银行汇款;声讯台诱骗用户回拨*取信息费;诱骗回拨国际长途电话以及其他国内电话。

根据记者调查,如果“响一声”电话显示为国际长途号码,手机用户基本不会轻易回拨。因此,一些代理商声称可通过“卫星转接器”,绕开国内电信运营商,把电话转接到国外收费昂贵的声讯台。但调查中,代理商对“卫星转接器”的工作原理、费用收取等内容语焉不详。

“打个比方,你买了上海到北京的机票,不可能从北京飞到美国去,因为没人给你付北京到美国的机票*。”王峰说,如果通过电信运营商“呼叫转移”将电话转接到国外,回拨者并不需要支付呼转费用;所谓的“通过卫星把电话转接到国外”,更有可能是电话群拨器代理商设下的骗局,目的在于骗取加盟费。

征“吸费加盟”背后有利益链条?调查三

虽然媒体广泛曝光,但网络征召“吸费”加盟商的内部系统鲜为人知。在电信行业长年从事技术工作的刘爱宾向记者解释了征召“吸费”加盟商背后的利益链。

“这些征召加盟商的公司,他们本身就都是某家电信公司的下级运营商,因为这种呼叫转移到声讯台,本质属于加值电话业务,也只有电信公司的运营商才可以经营这项业务。他们宣称的接通就挂断,普通手机用户回拨时就被转移到声讯台,从而大量吸取手机话费的方式,在我看来从技术上很难实现,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能**。”刘爱宾说,“我认为这个骗局,骗的就是那些想加盟者。他们的加盟费和他们在呼叫转移过程中产生的话费会被骗。”他进一步解释说,根据呼叫转移被叫方付费的原则,来电被转接到国外声讯台的费用需要这些加盟商支付,声讯台产生的信息费也由他们支付。而在网上召加盟商的企业,由于来电是通过他们的呼叫转移系统接到国外,于是他们就通过国际结算的方式“坐地抽*”。

追问一

谁来根治“响一声”电话

■警方:

受骗金额距立案标准有差距

无论扣除的话费金额多少,“响一声”电话有可能使手机用户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从这个角度说,相关部门及电信运营商都有责任加强监管。

北京警方表示,春节前,曾接到市民报案,但数量并不多。而春节后至今,北京尚未接到一起电话“吸费”的报案。

究其原因,警方相关负责人解释说,电话回拨个案受骗金额一般也就一二百元,距离500元的刑事案件立案标准和一般在2000元左右的诈骗案件立案标准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据警方目前掌握的情况,嫌疑人会根据不同的电话费支付方式“吸”话费,如果是后付费的电话,机主通常要多支付200元左右的花费,如果是充值卡付费,机主的话费将被全部“吸”走。

警方说,作案人往往都采取拨打异地电话作案,此类案件在京虽有发案,但嫌疑人利用的号段均非北京本地号段。受骗的手机用户也比较分散,很难集中起来进行报案诉讼,给警方的侦破带来一定困难。

■消协:

回拨陷阱说明相关技术需改进“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产品、服务的质量,电信运营商也不例外。”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法律和理论研究部副部长唐健盛说,消费者需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回拨陌生的未接来电,但“响一声”电话回拨陷阱的出现,表明相关技术和服务存在待改进的地方。

■**:

借鉴治理“垃圾短信”的方法

同济大学电信和信息工程学院**建议,电信运营商可借鉴“垃圾短信”的治理方法,通过开通举报平台、设置“黑名单”等技术手段,提高不法分子的违法成本。与此同时,对网上兜售“电话群拨器”、骗取加盟费等行为,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大打击力度,从源头上遏制“响一声”电话回拨骗局。

据了解,相关运营商无法跟踪在境外的信号,但如果能锁定某个“黑户号码”,运营商可以根据现有技术封堵“黑户号码”,并禁止其利用国内运营商平台。而只要不能进入运营商平台,也就无法绑定境外声讯台。

追问二

“吸费”传言从何而来

尽管工业和信息化部说“不发生高额扣费”,但针对这则传言的讨论和实验还是接踵而至,至今仍未有被“吸”掉高额话费者现身说法,那么,电话“吸费”的传言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采访中,在中国移动工作多年的技术人员王先生介绍,手机话费会莫名被“吸”的传闻并不是这两年才有,自从我国的移动电信运营商开通呼叫转移业务时起,这个传闻就有。之后一直发展到现在,但是“吸费”传言的本质都没变,全部是利用呼叫转移达成“吸费”。

调查中记者发现,电话“吸费”的传言在2006年的时候突然成为关注焦点,因为当时出现了一种声称使用卫星转接器,将来电接到国外声讯台的方式,而且这种卫星转接器更是公然在网上热卖。一时间,电话“吸费”就成为了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

“我们移动通信行业内的人,只要是搞技术的,都认为电话‘吸’*的事不可能实现。”移动公司技术员王先生说,“因为只要是呼叫转移,那么就是被叫方掏*,主叫方只需要支付直接呼叫那个号码的通信费。”

■本版文/新华社记者

咨询项目,请扫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
在线咨询
领取资料
微信扫一扫、长按二维码、点击“在线咨询”,发送项目名或品牌名,立即咨询加盟项目。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