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项目的8个偏方

2011-08-02来源 : 互联网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受骗者都是去实地考察的投资者。原因很简单,骗子们掌握了投资者实地考察的心理及弱点,有了相应的“对策”,让投资者们防不胜防。哪些方法考察项更有效呢?

偏方一:试销案例:新疆的叶先生在考察一款商业专用安防产品的时候,始终都不相信厂家关于市场需求的介绍,提出试销产品,想检测一下新疆当地商业机构对安防产品的需求情况。当时叶先生的想法十分简单,如果产品真有市场需求,厂家就不会**试销的建议。

结果:厂家不仅同意叶先生的试销请求,还派专人帮助叶先生去乌鲁木齐**市场。现在叶先生已经成功代理该厂产品多年,年纯利润超过60万元。提示:试销虽好,但是也有缺陷,就是试销时,资金投入额度,不能过大。投资者要量力而行,一般投资者试销时的投入约是后期投入的三分之一,即项目总投资额约6万元时,试销时的投入额不能超过2万元。适用领域:代理经销电子类、家居类产品。

偏方二:自带原材料案例:大庆的李先生考察“醇基”液体燃料时,怕厂家在生产过程中作假,便自带原材料去实地考察。

结果:厂家用李先生自带的原材料同样制作出了高品质的“醇基”燃料。李先生现在专门生产销售“醇基”燃料,他每年的纯利润超过50万元。提示:投资者自带原材料考察前,一定要向厂家打听清楚,到底需要什么原材料。否则,一旦对方用投资者自带的原材料生产不出来产品时,就会找各种理由推脱,如表示投资者自带原材料有问题等。这种会让投资者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适用领域:来料加工类项目

偏方三:网络搜索案例:株洲的刘女士在2009年春节前。决定到北京考察某韩国饰品专卖店。出发前,她特地利用电脑网络搜索了一下该公司的资料,搜索的方法是“公司名字+骗子”、“公司名字+陷阱”、“公司名字+骗局”、“公司名字+投诉”等等。

结果:网络中有关该公司的负面报道十分多,刘女士果断放弃了考察计划。春节后,该公司便被工商部门定性为骗子公司。提示:尽管投资者通过网络搜索到大量项目方负面报道,但这些无法表明项目方就是骗子,只能说明项目方在项目转让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地方。因此建议投资者在后期考察时要小心、细心。适用领域:小吃类、饰品类、服饰类的加盟项目。

偏方四:“忽悠法”案例:青岛的王先生在考察某箱包加盟项目,厂家一直宣称各地的加盟店如何*爆,尤其是A地。王先生并不相信,便心生一计,拿起手机假装拨号,并示意对方,自己的朋友正好在A地,他让朋友去加盟店中进行考察,看是否与厂家介绍的一致。

结果:厂家马上改口,A地加盟店刚刚开业,不一定**天天*爆。王先生认为,该项目虚夸的成分太多,决定暂缓投资。事后证明王先生的决定是正确的,三个月后,该项目退出了市场。提示:这种“忽悠法”实际上是对厂家的一种心理考验,成功几率较高,但是有时不准,因为对方鼓吹的加盟店正是厂家重金打造的样板店。这需要投资者事先做好功课,专门挑选离厂家距离比较远的加盟店“下手”,因为厂家重金打造的样板店要不在北京、上海这样的经济发达城市,要不就在厂家所在的城市。适用领域:各类加盟类项目。

偏方五:询问代理商电话案例:扬州的史先生对某节能项目十分感兴趣,便致电上海某公司,希望了解扬州经销商的电话,对方十分爽快的告诉了史先生。

结果:史先生经过与扬州经销商的沟通,发现该节能项目确实不错,随后也成为了该公司的代理商,现在年收入60万元。提示:这种方法存在两个弱点,一是厂家提供的电话是“托儿”的电话,建议投资者选择了解距离自己*近的代理商的电话,可以进行实地与电话双重考察,降低被骗的几率;二是厂家不提供电话,因为现在窜货现象十分严重,投资者*好先到公司总部,然后再要电话。如果对方始终不提供,可以选择放弃投资。适用领域:各类加盟类项目。

偏方六:调查公司背景案例:义乌的厉先生在考察某商用安防项目时,并没有直赴公司总部考察,而是针对公司背景进行**调查,如公司的商标是否注册、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时间以及内容、公司在当地的口碑、公司所处的地方。。。。。。

结果:经过考察,厉先生认为没有问题。现在厉先生是该公司在浙江省的代理商,年纯利润在**元以上。提示:这种方法适用人群较窄,适合具有一定经商经验的人,不适用于大学生、农民以及初期创业者。举个例子,对方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内容与其经营的内容是否相符,普通人很难分辨清楚,只有商人才能知道其中的“猫腻”。适用领域:各类项目。

偏方七:调查公司内部情况案例:泰州的余女士是一个谨慎的人,分别于2008年6月、8月、10月三次去北京考察同一个项目。在考察过程中,她发现每次接待她的职员不同,每次前一任接待员都是离职。同时对方总有大量的新员工出现。余女士认为这家公司员工流动性过大,说明运作上有问题,*终决定放弃投资。

结果:2009年春节前,该公司被央视曝光为骗子公司。提示:这种方法适用于初期创业者。一些骗子公司雇佣员工时,会严格遵守《劳动法》,聘用职员不会超过三个月,建议投资者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用半年的时间,多考察对方几次。如果对方员工流动性很大,说明对方是骗子的可能性比较高。适用领域:各类加盟类项目。

偏方八:“三位一体”全方位调查案例:保定市的董先生看中了一款幼教类项目,为了**投资成功,他采取了“三位一体”的考察方法,即自己去厂家考察;派妻子去厂家宣称的样板市场进行暗访;派自己的朋友到保定市去摸市场需求。

结果:董先生通过考察,认为项目的市场需求很大,现在他成为保定市的*家代理商,年纯利润超过了50万元。提示:这种方法的*大特点就是快,让项目方没有时间作假。有时,项目方会在投资者考察总部同时,通知样板市场的“托儿”做好配合的准备,这样做的目的是节约成本。但这也暴露出方法的缺陷,一旦对方的“托儿”长期做好准备,防止投资者突然考察,方法就失效了。因此建议投资者用此法考察项目后,不妨用其他的方法体验一下。适用领域:各类加盟类项目。

咨询项目,请扫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
在线咨询
领取资料
微信扫一扫、长按二维码、点击“在线咨询”,发送项目名或品牌名,立即咨询加盟项目。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