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商人海外生存有妙招

2011-08-02来源 : 互联网

“入乡随俗”,来到海外创业对于很多中国人而言都是一个**的课题,不但语言有所差异,而且生活习惯更是与中国**不同。而这些习惯会是相当细致的,但又不容忽视。有些习惯可以在实践过程中慢慢适应,但有些涉及当地宗教信仰的禁忌,则必须在事先有个全面的了解,否则将有可能功亏一篑。

有5000多家商铺的尼罗市场内,其中有3000多家为浙江商人在经营,销售以服装类和家电类为主的小商品。此次事件中,尼罗市场内不仅有300多个浙商经营的店铺被查封,另外3000多家浙商商铺正遭遇停水、停电、关闭洗手间的困境。

据知情人介绍,尼罗市场创建于1999年,投资人是罗马尼亚商人尼古。尼古当时还邀请众多华商入驻经营。几年后,尼古又开发了红龙市场,但未能如愿红*,因此他想拆除尼罗市场,迫使大量商户搬迁到新市场。

海外华商要有智慧地生存

如果说,自明末清初起的异国经商热潮,更多的是出于谋生的需要,那么,到今天,中国人的出国创业史早已演进为一种前辈榜样召唤下的主动行为,甚至因为产业的日益成长和国力的日渐强盛,而渐变成以**为驱动力的“走出去”战略,开始在异国土地上*滩争涂。

海外创业,商机遍地却危机四伏,同所有走出去的中国商人一样,浙商的境外投资也充满着艰辛和坎坷。只是,在危机出现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是一味地愤怒,是徒劳地加深冲突,还是寻求更有智慧的生存方式?冷静是不是一种智慧?“入乡随俗”是不是一种智慧?“依靠组织”是不是一种智慧?……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依靠组织”,以这次事件为例,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的行动之迅速、有效。海外领事的保护制度真正为海外华人保驾护航的一面,在关键时刻,尽展“民本”。

“反客为主”,积极争取获得当地**的政策扶持。到海外创业,由于先天不足,在无情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筹资方面的劣势显得更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设法获得当地**部门政策上的扶持,显得至关重要。事实上,从整个世界范围的现状情况来看,**的资金支持一般占到中小企业外来资金的10%左右,具体比例则决定于各国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创业者可以尽可能取得在税收上优惠、财政上的补贴、贷款上的援助以及基金上的补偿。

海外创业,在很大程度上即意味着在风险中淘金,创业者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和足够的勇气。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如果,投资者事先对于海外创业风险认识不够,或者在资金、经营及心理上的抗风险能力不够,那么海外创业这条路也许并不适合。

咨询项目,请扫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
在线咨询
领取资料
微信扫一扫、长按二维码、点击“在线咨询”,发送项目名或品牌名,立即咨询加盟项目。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