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是这样织成的

2011-08-02来源 : 互联网

那一年,杨根土18岁,更楼马赛克厂招工,入厂考试时,他考了第三名。还没等他进上班,更楼搬运站筹建“江南丝绸厂”,招三名机修工。僧多粥少,两个名额照顾了关系户,**说,剩下的名额得招个能干的才行。谁能干呢?有人说,杨根土能干,他高考就差了十几分。于是,杨根土就成了江南丝绸厂的机修工。    成了机修工的杨根土到余杭培训,面对一匹匹如花似锦的丝绸,杨根土的心里又酸又苦—一中国是丝绸之乡,可是他的父母却从未穿过丝绸做的衣服,便是他,也是**次感受到丝绸的柔软和富贵。70天的培训,杨根土知道了,丝绸是怎么织成的。

杨根土从余杭学成归来,10台K74织机也进了江南丝绸厂的大门,厂里从杭州请来了师傅负责设备的安装调试。杨根土给师傅打下手,师傅干到哪儿,他学到哪儿。师傅修提花机,他举着60W的灯泡照亮,夜深人静,瞌睡上来了,头一低,脸贴到灯泡上,“滋”的一声,烫醒了,顾不上摸摸脸,眼睛继续跟着师傅的手转。不到一个月,师傅在厂长面前夸徒弟:“根土现在是我的一只手了。”厂长一听,笑得比师傅还开怀。 杨根土在江南丝绸厂干了5年,从机修工干到修理班班长,又干到生产副厂长。而建德的丝绸生产厂,也迅速发展到40多家。 竞争一激烈,企业生产、技术、管理方面的种种弊端也便暴露无遗了。关于生产,关于管理,关于技术,杨根土有自己的理念,然而受体制的约束,他无法用这些理念去操作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他觉得心灰意冷。终于,在那个油菜花开的季节,他离开江南丝绸厂,去了余杭。在丝织厂林立的余杭,他如鱼得水,把自己的织造和修理技术,发挥得****。 …… 如果跟以后发生的事相比,上述细节都算不得精彩,只能算一种铺垫。杨根土创业故事的精彩部分,还得从他当了13天光杆厂长说起。 1990年底,江南丝绸厂停产。 一个运转了7年的乡镇企业转不动了,几十台织机哑了,一百多号工人散了,这在更楼,不算一件小事。此时,有人想到了远在他乡的杨根土。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杨根土先后接到七封来自家乡的信。信是镇长写来的,薄薄的信笺里,话不多,然而字里行间其言也真,其情也切:“那是家乡的工厂,不能就这么倒了,你回来吧,把厂子重新搞起来。”杨根土心动了,他没有理由不心动,因为江南丝绸厂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尽管他当时在余杭“混”得很不错,每月的工资超过800元,他还是决定回到家乡。 1991年11月14日,在江南丝绸厂停产九个月之后,杨根土回到建德,任江南丝绸厂厂长。 推开死气沉沉的大门,往日机声隆隆的丝绸厂,除了寂静还是寂静。走进财务室,翻开财务账本,他的心揪了一下:厂子资不抵债55万元,留下的可用现金仅有360元;摸进车间,他的心情更加沉重:几十台织机哑然静卧,车间里尘飞鼠跳。他情不自禁地摁下了织机开关,停了二百多天的织机轰鸣着转了,听着这熟悉的隆隆声,他的心情**了平静,信心在一点点回归。有机器,有厂房,加上他的信心,还怕什么?他像一个即将上战场的勇士,心里充满了悲壮之感。 他走马上任了。厂里没有一笔业务,没有一个人,他是名副其实的光杆厂长。 在厂长办公室坐了不到三天,一张电费催缴单飞来,杨根土苦笑了,呵呵,厂里所有的现金还不够“埋”这张电费单的。 他这光杆厂长整整当了13天。在这13里,他反复在想一个问题:怎么启动生产?当他看到堆在仓库里的价值12000元的化纤布时,他有主意了,卖布!用这笔*作为启动资金。 他找来4个职工,把布拉到寿昌大街上叫卖。**天,四个人才卖出4米。他一咬牙:降价!第二天,卖了30米。第三天,他又一咬牙,把价格降到了每米7元。于是乎,他们的布摊前人山人海,挤满了*布的人流。杨根土见好就收,把布摊从寿昌撤回到厂门口,*购布的人群又流向江南丝绸厂,人们在奔走相告:江南丝绸厂有便宜的化纤布出售。布,卖了5000元*,更大的收获还在于,由此人们看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江南丝绸厂还在! 有了5000元*,业务有了经费,出门有了车费,杨根土开始跑市常听说新安江服装工业公司有一笔加工涤丝纺业务,每米加工费0.92元,杨根土想争取这笔加工业务。他先后跑了9趟,均无功而返。*后一次从服装公司出来,正赶上下大雨,杨根土没带伞,躲在屋檐下躲雨。看着灰蒙蒙的天,他的心像蒙了一块黑布,想想自己放着余杭的高工资不挣,偏偏回来挣每月的184元,恨不能哭出声来,他甚至想再回到余杭。然而,一个厂长的责任感和对企业的热爱之情,让他很快从颓废中振作起来,他走出屋檐,迎着滂沱大雨向厂里奔去。 杨根土当机修工的时候,跟溪头一家纺织厂颇有交情,凭着这份交情,杨根土顺利地从对方那里分割到一部分业务——为绍兴生产衬衫布。业务有了,没*买料,向水泥厂借款2万元。终于,停产整整一年的江南丝绸厂又响起了织机声,仅管只启动了4台织机,仅管厂里只有十几个工人,杨根土却从中看到了希望。 杨根土去余杭之前,杭州云裳丝织厂曾跟江南丝绸厂有过一年的合作,后因江南丝绸厂的产品质量不过关而终止了合作。失去这个客户,杨根土痛心疾*,他要把断了的关系接上,硬着头皮去了云裳丝织厂。对方的厂长一点也不给他面子:“小杨厂长,你们的质量不行,再合作是不可能的。”去了两次,对方都是这个态度。杨根土第三次又去了,态度极为诚恳:“我表态,如果我们加工的产品不合格,我们拆机器赔偿损失。”对方感动了,提了200公斤生产富春纺的原料让杨根土带回去试生产。 回到厂里,杨根土对厂里的工人说:“这是我们厂**次接业务,你们要**按照我的要求去做。”4台织机,十几个工人,干了20天,200公斤原料变成了1200米富春纺,这1200米富春纺,没有跳纱,没有油污渍,平整光洁,拉到云裳厂,很顺利地通过了验。收下货,对方厂的王厂长由衷地说了一句:“小杨厂长有能耐。”第二次,云裳又给了杨根土1吨原料,这批原料,让杨根土挣了7000元*的加工费。第三次,杨根土又连续加工了7万米富春纺,整整一个集装箱。随后,云裳的其他产品陆陆续续到了江南丝绸厂。 江南丝绸厂从此走出了困境。 1996年,江南丝绸厂转制,杨根土用160万买下了企业。经过八年的苦心经营,江南丝绸厂现在拥有织机60台,辅助设施22台,职工110人,固定资产达到了280余万元,企业走上自产自销的良性循环轨道。

咨询项目,请扫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
在线咨询
领取资料
微信扫一扫、长按二维码、点击“在线咨询”,发送项目名或品牌名,立即咨询加盟项目。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