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财政助推城乡“和谐组合”
廖康 石琪琪
引言
英国**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中描绘道:把一切生动活泼的城市生活优点和美丽愉快的乡村环境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日前在浙江,通过打造“民生财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样的“和谐组合”正在变成现实。
农村人养老**、看病不愁、住房舒适
虽然住在小镇里,项玉贵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跟城里人没啥大区别,甜丝丝的,像嚼在嘴里的甘蔗。
项玉贵家住浙江省嘉兴市余新镇。几年前,他家的田地被征用,他和老伴每月可领到900多元养老金,养老没了后顾之忧。后来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看病不用发愁了。再后来,村子改造成了农民新社区,一家住进了宽敞漂亮的公寓房。
养老**,看病不愁,住房舒适,越来越多的浙江农民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去年,浙江省启动全国*个《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推出就业促进、社会**、教育公平、全民健康、文体普及、社会福利、社区服务、惠民安居、公用设施、民工关爱等“**工程”,计划通过5年努力,建立健全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体系,配置公平、发展均衡的社会事业体系,布局合理、城乡共享的公用设施体系,逐步填充、弥合横亘城乡、区域之间的“鸿沟”,让公共财政的“阳光雨露”播撒千家万户,让全省人民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记者从该行动计划的具体牵头单位之一――浙江省财政厅了解到,今年计划完成的**工程81个项目建设投资641.33亿元,占5年计划总投资的27.9%。其中,省财政初步安排79.1亿元,比上年增长14.9%。而在去年,全省新增财力的72.2%用于改善民生,**财政对基本公共服务基础项目的实际投入比计划增加7.51亿元,顺利完成行动计划确定的31项主要任务。
解决就业造“饭碗”
开化县的下岗工人赵晟文去年在社区帮扶下,自己开起了家小百货,相关部门为他及时申办了****,使他的就业之路更顺坦。赵晟文的自我就业与该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是分不开的。
去年以来,在经济下滑、企业困难加剧、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浙江省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年投入就业促进资金10.58亿元,其中省财政投入1.5亿元,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4万人,帮助35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目前,全省已基本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而且,今年省财政又下拨就业补助资金6370万元,对外省来浙农村劳动力就业进行补助,努力稳定就业局势。
同时,公共就业服务向乡镇、农村延伸。通过大力加强职业培训,农村低保家庭中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已有50%实现就业。今年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8100万元,深入推进“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提升农民技能培训水平和创业就业能力。此外,该省还安排扶贫资金积极扶持“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发展具有当地资源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种养业、来料加工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得益于政策的大力扶持和自身的勤劳肯干,浙江农民的“荷包”鼓得很快,2008年人均纯收入达9258元,比上年增加993元,收入连续24年居全国省区*位。
社会事业均衡发展
教育公平、全民健康、文体普及也是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作为社会公平起点的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受到浙江省的高度重视。
去年,浙江省投入74.56亿元用于“教育公平工程”,其中省财政投入16.38亿元,今年省财政的投入将增加到19.4亿元。义务教育经费**机制改革也不断深化,今年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已分别达到350元、550元;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教科书免费制度,去年各级财政共支出免费教科书资金11亿元;全面启动农村小规模小学调整改造和校舍改造工程,改善农村教学环境;****农村教师任教津贴政策,l7万余名教师人均月增加收入230元,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书香校园”工程,启动第二轮“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让城乡孩子共享**教育资源;免除符合条件的外来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借读费,加大特殊教育投入,改善弱势群体享受同等教育机会。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推动浙江省基础教育均衡化程度达到新的水平。
同时,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向“人人享有”方向快步迈进。一些地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卫生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调度,提供“一条龙”服务,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医疗卫生资源在共享中实现效应*大化。目前,全省85%的县完成社区卫生服务建设规划,中心和站的设置率分别达90%和60%以上,新改建社区卫生服务站l800余个;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参保率达90%,人均筹资水平达135.9元;开展“基层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累计有2.8万余名基层卫生人员参加了全科医学系列培训。
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更强烈。浙江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浙江省将继续加大“送文化”下乡和农民“种文化”活动力度;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确保“十一五”期末实现“县县建有文化馆、图书馆,乡乡建有综合文化站,85%以上的行政村建有文化活动场所”的目标;全面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成基本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等等,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
“星光之家”照亮城乡
在浙江,对于“老有所养”有个充满诗意的说法――点点星光照亮“夕阳红”,讲的就是在浙江推行的“星光之家”工程。
“星光之家”除了以成本价供应1日3餐外,活动也是免费的。“星光之家”工程不仅已经全面覆盖城市社区,在全省农村也已有6000多家,“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在农村逐步落地生根。
浙江省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体系还有很多方面。去年,随着《关于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制度的意见》的**,浙江省养老**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全省各统筹地区全部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将大学生纳入参保范围;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新增的被征地农民实现“即征即保”;杭州等26个市县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社会**水平稳步提高,养老金待遇居各省区第一。
同时,将符合条件的城乡低收入群众全部纳入全省城乡低保制度,并努力提高城乡居民*低生活**标准。支持残疾人康复工程和残疾人基本生活**工程深入实施,4.2万名贫困残疾人享受免费助听助行助明,贫困持证重度残疾人得到全额低保补助金,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得到不断夯实,真正实现了“困有所济”。
作为“保增长、促民生”的有力之举,浙江省扎实推进全省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工程。在**实现廉租住房**市县全覆盖和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目标后,将廉租住房**标准提高到2倍以下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全省新增廉租住房**对象1.3万户,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农户参保率达98.5%,全省提前1年完成6.4万户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任务。同时,从今年起至2012年,全省将改建农村住房100万户。
“有形之路”四通八达“无形之路”畅通无阻
想致富,先修路。去年,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等级公路通村率达98%,通村公路硬化率达97%,班车通村率提高到90%,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到42.5%。
“有形之路”四通八达,“无形之路”也畅通无阻,广电通信设施建设正向农村延伸。目前,“村村通”工程基本完成,“村村响”工程全面启动。今年将基本实现乡乡建有广播站、行政村建有广播室目标,自然村村通率力争达到100%。
农民想花钱,也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余地。通过深入推进“千镇连锁超市工程”和“万村放心店工程”,加快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建设,浙江新型流通体系日益健全,农村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其中杭州等17个市县**实现行政村连锁店全覆盖。今年通过积极实施“家电下乡”和“汽车摩托车下乡”财政补贴政策,促进农民消费,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目前,全省已预拨各地今年第一批家电下乡补贴资金2.1亿元,拨付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8589万元。
城乡环境整治呈现喜人新气象。在农村,一幅现代乡村生活的蓝图正徐徐展现:通过深入实施新一轮“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行村道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4大项目联动,受益农户169万户;全面推进“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解决300万农村人口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提高到91%。
如今,在浙江农村,要出门,村道不再坑坑洼洼,许多地方公交车开到家门口;要吃水,9成以上的村子都装上了自来水,卫生条件有**;想购物,每个乡镇都有连锁超市,每个村都有放心店。农村生活环境所发生的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了浙江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所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效。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