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10日大连市召开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新政策和新措施宣讲大会上,辽宁检验检疫局作为联办单位之一,向来自进出口企业和其他企业的1500余人介绍了辽宁局为促进外贸发展、服务出口企业**的28项政策措施。这28项措施具体涵盖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方面,**了5项措施,降低企业成本。为了在**把关质量的基础上,大力度、全方位、多角度的为企业降低成本,辽宁局继续对出**畜、活禽、水生动物全额免收检验检疫费,对其他出口农产品减半收取检验检疫费;对出口纺织服装产品的检验费用降低30%;在2009年7月1日前对调入法检目录的商品不检验、不收费,实行凭通关单放行管理;根据进口国标准,动态调整商品检测项目,降低企业检测成本;指导企业用好用足区域性原产地优惠制度,享受*大限度的关税减免待遇,降低出口成本。
二是在提高通关效率方面,**了9项措施,着力缩短检验检疫周期,包括:缩短检测周期10%,实行24小时预约服务和“5+1”天工作制,各口岸实行7天工作制和24小时值班制,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实行检验检疫直通放行模式,对监管有效、风险可控的商品实施检验检疫直通放行,降低物流成本;优化检验监管模式,对进出口企业实行诚信和分类管理,对A级企业简化检验检疫环节;提高查验效率,加快口岸物流速度,对符合条件的进境集装箱货物,只在**场站完成箱表检疫处理,将货物检验检疫工作移至*终指运地实施,对大型出口散装石化产品,符合条件时实行先放后验,对低风险的出口轻纺产品,**两小时办结放行手续;对出口非洲产品做好装运前检验和价格审核;对两岸直航和货物进出口提供检验检疫便利措施;针对保税港区的特点试行更加便捷有效的检验检疫新模式;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和流程,对部分审批项目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批;同相关部门及周边省份主要物流节点城市的检验检疫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实施 “直通放行”,促进进出口食品农产品监管直通。
三是在提高检验检疫工作有效性方面,**了14项措施,全力提升监管服务水平。包括:主动跟进 “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全力做好造船业、石化产业、电子信息与软件产业、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等****工程重大引进项目的检验监管工作;配合大连长兴岛 “进口木材检验检疫除害处理区”建设,促进进境木材物流产业发展;****进出口工业企业享受绿色通道等国家特殊政策优惠,优先办理检验检疫放行手续;推动出口农产品、食品、水产品质量安全**区建设,对**区生产的产品实行优惠措施;切实做好国外优良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的检疫工作,积极开拓优势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帮助有地域特色的出口食品和农产品品种申报地理标志,提升地方名特优产品的国外知名度;建立健全符合进口国标准的质量可追溯管理体系,帮助出口乳制品、蛋品企业加强自检自控能力建设;帮扶出口农产品、食品企业通过注册登记,加大国外卫生注册**力度,提高对外注册有效性;发挥技术信息优势,对出口企业开展培训和指导,帮助企业建立起覆盖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把服务延伸到生产过程中去,对木制品、家具出口生产企业,采取面对面、一对一的培训方式,力争使所有企业达到国家规定的注册要求,保证产品顺利出口;对外派的劳务人员提供便捷的健康体检服务;严把敏感货物进口关,**国内产业安全;全面加强口岸卫生检疫和动植物检疫防控,**口岸安全;向社会开放检验检疫实验室,加强对社会实验室的检验能力认定工作,充分发挥社会检测资源的作用;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建立更加紧密的沟通协作配合联动机制,及时交流情况,丰富协作领域,共同推进贸易便利化,促进外贸增长。
为进一步落实上述28项帮扶企业的措施,辽宁检验检疫局专门进行了部署,要求全局要进一步认请形势,把握大局,明确任务,要把检验检疫工作主动纳入地方党委、政府工作平台,自觉将检验检疫工作融入对外开放的大格局中去筹划、去思考,唱响把关服务主旋律,找准位置,发挥作用。针对当前外经外贸外资企业遇到的困难,辽宁检验检疫局将与进出口企业共克时艰,紧紧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这项中心工作,以更高的标准、更高的效率、更**的服务迎接挑战,要坚决做到,质量安全不放松、服务措施要跟上、验放速度要加快,全力以赴做好检验检疫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