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记者 胡玲玲 关海芳 潘登 陈喜宁 雷小琴 周军 实习生 廖国梁
从1个主会场到12个主题会场,今年的“3·15**消费者权益日”活动,南宁市工商局根据自*区工商局的部署,来了点“新意思”。昨日上午10时,在烟雨蒙蒙中,分布在南宁市6县6城区的12个主题会场,统一拉开“3·15**消费者权益日”活动序幕。而活动的宗旨,就是要让消费者在消费时心里明明白白的。
从1个主会场到12个主题会场,不只是数量上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活动从“点”到“面”的变化。南宁市工商局副局长李欣表示,这和今年“消费与服务”主题切合,使得能接受消费**知识的受众面大为增加,此外,各城区根据辖区内实际情况开展活动,更有针对性。
昨日,区内各市县也开展了主题会场的活动。而不同于往年,今年除了现场活动地点增多之外,时间上也延长至一周。我区各级工商系统以3月13日至19日为“消费**大服务周”, 深入基层,在一些大型商场、超市、街道、社区、农村集镇等设立流动消费**服务点,开展咨询服务,同时主动受理并快速处理消费者的申诉和举报。
受骗者****提醒市民防“陷阱”
假货展示、接受投诉、消费**知识普及、农产品检测演示……南宁市工商局兴宁分局“3·15”活动主题会场在万达广场举行,消费者纷纷前来反映情况,也有经历过“陷阱”的市民****,提醒别人不要再上当受骗。
在活动现场,一位“80后”女子向工作人员讲述了她在求职中遇到的“陷阱”。前几日,这位女子来到位于南宁市中华路的一个人力资源市场应聘并被一家公司看中,经过简单的面试之后,招聘人员就通知参加复试。而所谓的复试,就是上课,上课的内容是向应聘者推销该公司的产品,还鼓动求职者向身边的人发展“下线”。
这位女子迷迷糊糊地交了900元的“会员费”后,在旁人的提醒下,越想越不对劲:该公司的工商执照的名称和实际公司名称不符。因担心一些不良机构,利用招聘的幌子来蒙骗一些急于求职的人,特意到活动现场来举报。而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现场答复她,会对她反映的情况进行调查。
71岁的南宁市民方女士,也将自己的遭遇“鬼手”经历说了出来,希望能给其他市民提个醒。春节期间,方女士到南宁市北大客运中心乘车回老家,在站外被一个女子拉住说:“进站里买票要花10块*,人又多,排队太久了,我这里有车,8块*。” 可方女士接连掏出两张一百元和一张五十元的*,对方拿过去看了一下,都说*是假的。结果,车没坐成,方女士那250元*已经被换成了假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