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昔日“金绥来”重现光彩

2011-08-02来源 : 互联网

10月的玛纳斯是棉花收割的旺季,在该县乐土驿镇**节水**区的路上,记者却没见几个人在摘棉花。玛纳斯县副县长张明清笑着告诉记者:“这片**节水**田今年都是机采棉,人工采棉每公斤的采摘费在1.2元-1.5元之间,机采棉不仅每公斤成本比人工采棉要省出一多半,而且采得也比较干净。”

玛纳斯县旧称“绥来”,曾因农业发达而成为全疆比较富裕的县之一,被喻为“金绥来”。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新型工业化的大力推进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玛纳斯已是“水贵如油”。水资源短缺成为该县农业、新型工业甚至整个经济发展的“瓶颈”,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势在必行。

以节水灌溉为突破口,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

棉田的尽头是一排房子,走近了才知道是棉田的水源地入口处。紧挨房子的则是一个大的蓄水池,当地的一位干部告诉记者,这就是“*部”,又称为*部系统,是在灌取水源地入口处建设的一套水利系统。在房子的另一边就是棉田了,灌区是膜下滴灌,从*部供应来的将肥料或农药配比好的灌溉水通过这些滴灌直达植物根部,一个*部可以灌溉几百亩甚至上万亩地,而管理操作者只需几个人。

建设“*部”系统,进行节水灌溉的前提是地块平整、整块面积较大,同时要种植同一种作物。如何才能让农户分散的土地集中,又让农民愿意种植一种农作物呢,张明清详细为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

目前玛纳斯县正在**运行的**节水工程管理模式主要有5种:一是农业合作社+农户管理模式,即农民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对分散农户手中的土地实行统一管理,农民以土地或现金方式投入股金加入合作社,成为合作社股东,年底参与分红。整个生产过程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实现了品种、种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田间管理、采摘、销售“8统一”。

二是农民用水者协会+农户管理模式,即农民用水者协会通过“一事一议”**决策,统一种植结构,统一**节水工程建设,工程建设后归村民所有,村委会组织,**推荐专人负责工程的运行管理。农民用水者协会发展已具规模,管理较为规范。

三是村集体+农户管理模式,即村委会召开村民大会**决策,统一种植结构,统一**节水工程建设,工程建成后归村民所有。村委会组织**推荐专人负责工程的运行管理。村委会和村民之间不涉及土地经营权和经济利益管理,决策**,农户参与管理意识强。

四是公司+农户管理模式,即由企业与农户签订土地租赁协议,实现土地流转。**节水工程由农民自行建设,产权归农民所有,企业安排技术人员或反聘农户对建成的**节水工程实行统一管理,企业与农户实现“双赢”,降低了生产、销售风险,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

五是承包大户和私人农场管理模式,即由大户或私人农场主自筹资金建成的**节水工程,产权归大户或私人农场主所有,按“谁投资、准收益、谁管理”的原则,投资方出资自行聘用管理人员对节水工程进行管理。

通过建设**节水农业,玛纳斯县逐步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农业生产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同时,农村劳动力得到了解放,加快了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如今,玛纳斯县通过**节水工程**基地建设已经带动了全县大部分适宜地块的工程建设运行。截至目前,该县已投入2.34亿元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的**节水面积42.03万亩,占农田总面积的43%,农业实现年增收9667万元,农牧民人均增收870元,实现年节水量5043万立方米,节水成效显著,为新兴工业化发展生态用水和地下水补给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

减本增收,农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提起节水灌溉的好处,玛纳斯县的农民感触很深。乐土驿镇梧桐村村书记王大刚喜滋滋地对记者说:“实施膜下滴灌节水、节肥、还节省人力。”

张明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2008年秋季—2009年春季,该县实施并投入运行的节水灌溉15.63万亩为例,亩均实现节水120立方米,与大水漫灌、串灌相比,年节水总量达1876万立方米,亩均节水达20%-30%,节约水费8元-11元。

滴灌将肥料直接渗到农作物根部,便于作物吸收和生长,提高了肥料的有效利用率,经测算每亩比常规灌溉节省化肥5公斤。

另外,由于该项技术免去了人工浇水、除草、施肥等工作,每亩节省人工费用4.5元。剩余劳动力经过县政府的统一引导、转移、再增训,从事运输、电焊、农机、修理等职业,又为这些农户家庭增加了收入。据统计,实施15.63万亩**节水农业,实现了劳动力转移3000余人次,又解决了本县三产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记者还了解到,这种灌溉技术的应用,增强了土壤的透气性,促进了农作物有氧呼吸,使田间保持合理的生长湿度。膜下滴灌技术为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水、肥、气、热环境,可使作物增产20%以上。

“最重要的是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乐土镇镇长王强告诉记者,棉花平均亩增产达60公斤,增幅达15%,番茄平均亩增产达3吨,增幅达60%,制种玉米平均亩产达60公斤,增幅达15%。按现行农产品平均单价计算,亩增加产值350元,15.63万亩年增加产值5470.5万元。除去每亩铺设毛管费用120元后,亩均增收230元。

政府搭平台,全社会共筹资金促节水灌溉

记者获悉,2008年秋季—2009年春季,玛纳斯县共投入资金8562.1万元,主要以国家项目资金、县财政“以奖代补”专项资金为引导,鼓励和支持种田大户、农村合作组织和农民用水者协会自筹资金发展**节水农业。并对自*区、昌吉州节水工程补助资金建立专户储存,县财政“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纳入县财政年度预算,实行专款专用。

张明清介绍说,今年实施的15.63万亩**节水农业筹资模式,除争取国家投资2447.5万元外,该县还积极总结社会办水利、股份合作制办水利和民办水利的新经验,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今年通过合作社和各协会组织农户自筹资金5398.8万元。

同时,通过引进种田大户,对村集体及分散在农户手里的土地进行租赁承包,投入资金715万元,这种模式不仅实现了农业集约化管理,解放了劳动力,还进一步推动了庭院经济及三产的发展。

另外,通过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利用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导向推动作用,下达了任务计划,明确了农户自筹资金实施加压滴灌补助标准,每亩补助160元。

昔日富有粮仓之称的“金绥来”,如今再次成为展翅高飞的“金凤凰”。据了解,玛纳斯县农牧民的人均纯收入由改革开放初期的132元增加到2008年的8902元,连续18年位居全疆第一。

咨询项目,请扫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
在线咨询
领取资料
微信扫一扫、长按二维码、点击“在线咨询”,发送项目名或品牌名,立即咨询加盟项目。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