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实验室”

2011-08-02来源 : 互联网

不知算不算巧合,自从2003年获得“真维斯杯”大赛全国总**后,王培娜在她的服装设计之路上频频划出优美的弧线。几乎以每年一个台阶的速度,将自己从衷爱的教师岗位,推向国内一线设计师阵营:

2004年,以第二名的成绩入选“辽宁**服装设计师”;

2005年,以**名的成绩入选“青岛**服装设计师”;

2006年,获得中国青年设计师“银帆奖”;

2007年,建立个人命名的“培娜工作室”;

2009年,当选第15届中国**服装周“中国**服装设计师”。

2010年,当王培娜以增值后的身价,成为“真维斯杯设计**会”东部赛区会长,重回让她收获初始荣誉的平台,其公信力已无懈可击。在她看来,这个集合了名校资源、人才成长环境优越的区域,将为她身体力行的产学研模式提供现成的“实验室”。

当选会长后的王培娜,尽可能地撇开日常事务,参与“真维斯杯”赛程。原本就奉行“以赛代练”、每年都亲自辅导学生参赛的她,这一回找到了更贴切的理由:“以前总是从比赛结果猜测评委意图,现在**可以***听取反馈。特别是当评委不知道某个选手就是我的学生时,点评才更加震撼。”

就像卡夫卡说过的那样:“我们有时应该阅读一些伤害我们或者捅我们一刀的书。”王培娜也选择了类似残酷的方式,直面许多经验压身的人不敢面对的现实。或许正是这种主动吸收的心态,才成就了她此前拾阶而上的坦途。

和一些曾经的获奖选手是被大赛“召回”不同的是,王培娜把自己加入**会称作“自投罗网”。热忱加上名气,*终赋予她一个费时费力的职务。尽管犹豫再三才接受任命,但习惯从积极角度思考问题的她,已经从中找到了反哺事业的灵感。

记者:是什么吸引“真维斯杯”邀请您担任**会东部赛区会长?

王培娜:2007年我和青岛市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合作建立专业服装设计工作室以来,一直把工作室定位在**服装专业人才的培训基地。其中,“以赛代练”的培训模式颇有成效。过去3年中,工作室有40位选手在国内30多个服装设计大赛中获得奖项。

为了及时了解参赛动态,我主动申请成为穿针引线网大赛区的版主,这使得工作室逐渐为外界所了解,而我在公共事物中的活跃也引起了真维斯的注意。

记者:身兼数职是否会有相互冲突的地方?

王培娜:我感觉更多是一种互补。身为教师,我非常喜欢“会长”这个职务,它使我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同行,也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设计和参赛。我正在做的是一个以产学研为核心的服装设计工作室,其中的运作也需要从这个组织中获得养分。服装是一个交流的事业,需要开放的心态和平台。我很乐意接受这样的职位,参与推动人才进步的各种活动。

记者:您所负责的区域有哪些资源将成为开展**会工作的基础?

王培娜:东部分会是区域性整体水平较强的一个分会,在历届“真维斯杯”大赛中都表现出强劲的实力。这里有我国**的服装院校,如东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江南大学、苏州大学、中原工学院、青岛大学、安徽科技工程学院等。当然也有众多**学子,这个区域整体的服装业非常发达,具有人才成长的有利环境。同时也为我们真维斯设计杯**会东部分会的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记者:您将从哪些环节入手改变目前松散的管理?

王培娜:**年里,我们准备策划如下活动:整理现有的会员名单,建立东部分会群。吸引新的会员参与,追踪他们的学历、工作情况。推荐会员参加**会作品汇演,为大赛的主题提案集思广益。通过会员积极宣传征稿通知,增强当地选手的参与性。依托东部分会的平台,加强与企业、国内外同行组织及相应团体的联系与交往,组织设计师开展生产与技术、贸易、科教、信息等诸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开展各种类型的专业培训。

记者:从您当初参赛到现在,“真维斯杯”有哪些明显变化?

王培娜:从选手来讲,参赛人数激增,加大了竞争性;设计作品本身更贴近市场,学院派的东西明显减少。从大赛来讲,已经成长为国内*具影响力的专业权威赛事,许多积极参与者的创意集结,共同将大赛从物质激励变为精神家园,从短瞬的舞台变为长久的平台。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