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是富有、奢靡的代名词,也是**资本热衷的投资宝地。但是,迪拜**的特大国企――迪拜世界,日前却曝出无力按期偿债的消息。
“迪拜世界”的债务危机引起了**金融市场的动荡。**股指全面大跌,原油价格大幅走低,新兴市场国家货币下挫,而美元和美国国债小幅上涨。迪拜发生**债务违约,加之*近越南盾贬值,令市场担心**资本对新兴市场的判断可能生变。
**阅读迪拜“赖账”
迪拜**11月25日宣布,受*额债务困扰,其**投资实体迪拜世界将重组,且所欠约590亿美元债务将至少延期6个月偿还,而迪拜**总债务则达到800亿美元。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阿联酋**是否出手救援迪拜世界,无疑使人联想到去年倒下的美国雷曼。但是,从牵涉的资金规模来看,迪拜的债务与雷曼破产时所欠的高达6000亿美元的债务还是相差极大。
然而,迪拜危机的影响仍然*大。雷曼尽管庞大,但其是一家商业公司;而迪拜世界则不同,它虽然也是公司,却是享有国家**级信用的“国企”。他们所发行的债券,在商业银行计算加权风险资产时,风险权重为零。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倒闭的公司比比皆是;但**债务违约,迪拜还是第一家,这也是继8年前阿根廷违约以来,***严重的**债务违约事件。
阿联酋迪拜酋长国**11月30日公开表示,**对“迪拜世界”的债务不负有责任,因此不对其提供担保。迪拜财政部官员Abdulrahman Al Saleh更进一步表示,虽然迪拜世界为**所有,但**并未担保该公司的债务,“债权人需要为他们的决定负责”。
**市场“闪腰”
迪拜**债务危机,很明显打乱了**投资人的思绪:如果**债务都这么得不到保障,那还有什么投资值得相信?
对于迪拜“赖账”,市场反应是激烈的。迪拜宣布迪拜世界债务偿还暂停6个月的消息,令**金融市场气氛逆转,引发风险资产市场资金快速出逃。
亚太及欧洲股市11月26日全面大跌,欧洲股市盘中一度重挫逾2%,中国内地股市则创近三个月来*大跌幅。而纽约股市27日全面走低,三大指数跌幅均超过1%。
投资者从风险市场上撤出资金,也导致商品期货下滑,能源和基础材料股票也随之全面走软。
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此次**经济危机之后,世界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是携带交易,“简单地说就是借零利息的美元和日元,投资到新兴市场,比如炒香港红筹股、澳元以及俄罗斯国债等。”而迪拜危机促使交易在还原。
迪拜800亿美元的债务,竟然搅得**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究其根本还是信心问题。投资者对迪拜还债能力信心大跌,大幅推升债务违约保险价格,26日从116个基点急升至434个基点,比冰岛还要高。迪拜世界的信贷违约掉期价格更急升破纪录的163个基点,至522个基点。
12月1日,迪拜世界发表债务重组计划的声明,表示正就约260亿美元的相关债务与银行进行建设性谈判。市场紧张情绪有所缓解,亚太地区主要股指12月1日呈现普涨格局。不过阿联酋地区股市在上一日重挫逾7%后,1日仍延续跌势。分析人士认为,迪拜世界的债务重组计划有助于消除市场疑虑,但不大可能完全抑制投资者的抛售行为。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稻葵表示,迪拜世界的债务危机不会引起系统性风险,金融机构对迪拜世界的债务危机反应过激,相信金融市场很快会有所恢复。
净债权凸显中国安全港
迪拜危机无论在什么时间、以何种方式得以平息,**资本肯定都会因迪拜债务危机重新评估新兴市场。世界银行集团东亚太平洋局首席投资官员李耀11月29日表示,迪拜危机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危机,**银行又都来自发达国家,**资本可能会重新评估新兴市场,向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动或将因此受到一定影响。
此前,新兴市场一直是**资本觊觎的圣地。但现在看来,并不是所有的新兴市场都是淘金的天堂。权衡之下,中国更会成为**资本的重点“瞄准”对象。
迪拜债务危机,根源在于迪拜常年以来跳跃式发展、借钱来搞建设,迪拜世界更像是**的一个融资平台。金融危机发生时,迪拜很多建设只建到一半,国外债主给予后续融资就比较谨慎,结果迪拜资金链开始断裂。
而中国情况与迪拜完全不同。虽然也大搞建设,但没有向外大举借债;相反,这些年我们还累计了*额的**净债权。国家外管局发布的《中国**投资头寸表》数据显示,2007年末中国的净头寸高达1.022万亿美元,中国的**清偿能力很强,根本不可能发生**债务违约。
另外,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对外资而言也具有吸引力。摩根大通、中金公司、德意志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摩根士丹利等机构预期,明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可达3%~5%。
中国**净资本充裕,**违约的几率几乎为零。景顺中国基金经理人何淑懿认为,中国的条件优于其它国家,仍然是*具吸引力的投资市场之一,“未来资金仍将持续涌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