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扩大乳业质量危机?

2011-08-03来源 : 互联网

这段时间,又有不少涉及乳制品行业的质量危机见诸报端:一开始,是有关国家质检总局披露台湾产“味全”奶粉有质量问题的报道;随后是这几天被炒得沸沸扬扬的“蒙牛”添加OMP事件和“多美滋”奶粉疑似被污染事件。自从去年下半年乳制品行业爆出三聚氰胺问题后,消费者对乳制品质量安全状况已经非常敏感,而此次接二连三的质量危机事件,又令消费者的担忧雪上加霜。

笔者一直在追踪以上事件的进展,但发现有些信息的传播者在这当中起了不太光彩的作用:他们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不负责任地将一些信息进行了“变形”或者“歪曲”,扩大了质量危机的严重性,给乳制品行业更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一方面,一些明显的事实被莫名其妙“遗漏”了。比如,国家质检总局在披露台湾产“味全”奶粉问题时,也指出了在发现问题后已经按照有关规定对产品进行了处理,问题产品没有流入大陆市场,而且相关程序早在几个月前就已完成。但奇怪的是,到了公众面前,问题奶粉已经被处理的事实不见了,却出现了记者在市场上找寻问题奶粉的行为。这种误导,不仅违反了事实,更是无端增加了公众的恐慌。

另一方面,在关于乳制品质量的信息中,多少是有“含金量”、能够真正为消费者释疑解惑的?同样值得商榷。例如,在这两天广受关注的“蒙牛”OMP事件和“多美滋”疑似被污染事件中,相关职能部门已经明确表态,开始对这些事件进行调查,会及时向公众通报调查结果。笔者以为,这些表态并没有问题,因为从客观事实出发,任何调查都需要时间,更何况是这些涉及检测、比对等需要一定时间等待实验结果的调查。

但奇怪的是,在官方调查结果出来之前,有些信息传播者就开始迫不及待地旁征博引——比如某位学者的博客、某海外机构的研究成果——进行事件“解读”。真伪莫辨且不够专业的表述,反而增加了公众的困惑。

过犹不及,发布不准确不全面的消息或者肆意扩大危机的影响面,与隐瞒不报一样,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践踏。从近期针对乳制品的这些报道看,相关信息已经影响到消费者的正常消费和生活。由衷期盼那些连检测样本、实验样本都不具备的信息传播者能稍稍耐心一点,等待**调查结果的发布,而不是随意用不实信息来糊弄公众。

咨询项目,请扫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
在线咨询
领取资料
微信扫一扫、长按二维码、点击“在线咨询”,发送项目名或品牌名,立即咨询加盟项目。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