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斌
本周初,在钓鱼台开会,几个美国**疑说,历史上第二大经济体赶超**大经济体有没有不发生战争的情况。美国超英国时就没打仗。但据此可以看出外国人对中国崛起的疑虑。战略不是偷偷摸摸的,我们要告诉全世界,在和平战略之下,中国要追求和谐的金融战略。
新中国建立后的**个30年,严格地说,中国没有金融学意义上的金融概念,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囊括了中国的所有金融业务。第二个30年,中国经济取得长足进步,金融也顺势取得发展。可以说,刚刚过去的这个30年,中国金融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不自觉中走过来的。接下来,在金融开放的大格局中,中国金融发展如何才能从不自觉走向自觉。
美国的金融危机为中国**了两个重大的历史机遇。一是中国会慢慢转变为一个大的消费市场。虽然这很困难,但中国很多事情都是被逼出来的。第二个历史机遇是这场危机使我们进一步认清世界经济不太平的**是什么,原因之一就是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因此我们得想尽办法让人民币慢慢实现**化。
人民币要**化,就意味着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通俗点说,就是持人民币***可以在全世界刷。这就要求中国放开资本管制。而中国现在的汇率是相对稳定的汇率。放开人民币汇率是不是可行?举个例子,如果那样,中国企业该破产就破产,工人该下岗就下岗。这就需要一整套失业保险机制,而中国现在的现实是,这套机制还没有建立。所以,整体来说,中国现在的经济结构还不适合放开人民币汇率。因此,我认为,人民币在相当长时间内还不适宜**的**化,既然如此,在2020年之前的金融战略过渡期内,人民币**化应追求的只能是区域化目标。基于同样的分析,我认为,中国今后十年的战略方向是,国内金融充分自由化,**金融有限**化。
事实上,中国当前限制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国内金融压抑过度而不是金融对外开放不够。正是不恰当的金融压抑才产生了资源配置的扭曲,才容易引起资产泡沫的生成,破坏经济的平稳增长。而且,国内金融业的发展不足,恰恰是制约我国目前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主要原因。不管是汇率改革,还是资本管理改革,迄今之所以不能以较快速度推进,主要原因就是国内经济与金融结构的不相适应。因此,在中国金融改革总体进程的把握上,金融的对内改革开放要优于对外。
在对外金融开放中,必须清醒认识到,当今世界中**金融市场的游戏规则基本由主导储备货币的国家或“中心货币”发行国所决定。金融相对弱势的后来居上的国家很难赶超金融强势国家。目前,中国尚在资本管制下的人民币地位又决定了人民币的一切运作很难跳出美元在世界经济周期运行中的主导局面。何况,中国国内还存在大量的金融管制和结构扭曲,需要在规则层面进行不断的调整。因此,我的判断是,现在的中国是金融弱国,而不是强国。中国金融的全面竞争力与西方国家相比,还不在一个级别上。如果一味对外加快开放,只会产生不利于我国金融战略利益的效应。
在金融改革中,还有两条需要注意的:**,今后十年的**金融环境是不太平的,因此改来改去,我们自己的脑子要清醒,始终要坚持培养中国金融抵抗外界风险的能力;第二,要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