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工资还不到30块*,转正后31块,还是在一家事业单位啊,呵呵!没多几块。可那会儿1块是1块!8块*基本够一个人吃一个月食堂,只要别顿顿拣*贵的。一个人吃饱了一家子不饿,没*也没忧虑,不想现在的年轻人,想法多,压力大。那时常和几个同道中人没事儿就往东安市场跑,那里的奶油炸糕非常便宜,我记得大概2毛*4个、豌豆黄、驴打滚、艾窝窝、还有浦五房的叉烧肉,5毛*能给小半包,油都能浸透牛皮纸......结果,混了几年也没攒下多少*。 后来,和现在的老公认识了,谈婚论嫁时兜里总共也没超过几十块*,老公忠厚老实,没嫌我没*还贪吃,就这样我厚着脸皮成了人家的媳妇。有了孩子那会正是国家改革开放初期,虽然涨了几次工资,一个月不过就是60多点,加上老公的每月120左右,还要供养孩子,再加上小保姆,这样日子显得更紧了。一开工资就得把必要的开销留出来,剩下的做日常开销。 为了避免乱花*,我就把牛奶*、鸡蛋*、副食、煤气等费用分别包成小包,固定下来。相信那时候可能有很多家庭都和我一样不得不精打细算的。就这样好不容易攒了几百块*。 转眼过了两年,不知不觉,12寸彩电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周围的亲戚朋友都托尽了关系找路子,设法弄到原装日本电视。我记得大概是84年,老公的一个朋友在昆仑饭店,从内部设法找到一张彩电票,日立的,12寸,1200元。老公拿着票看着我发愁,不买吧?机会难得,买吧?所有的*搭进去还不够!我实在是舍不得这次机会,下狠心说:买!咱们借*也买!。 于是,我们把自己攒的*都取了出来,又和公婆借了一部分,又向老公的大哥借了200,还剩下大概有300左右,我只好去找互助会借了。现在的年轻人恐怕都不知道什么叫互助会。同事们每月开工资时拿出几块*放在工会户头上,由会计管理,那时工资都低,一般拿出的也就是三、两块的,凑在一起以备大家不时之需。不管是谁借了*,到年底必须还清。 我和工会商量好后,还互助会的*每月从我工资里扣。就这样每月扣除要还的整数,工资剩下不到20元。为了尽快还清借款,我每月往灯市口银行固定存个5块、8块的,另外月底如有点富余赶紧往银行跑,坚持了一年。终于熬到了年底,老公和我发了奖金,再加上存的*把借款差不多还清了。说来真是自己付出辛苦挣来的东西就是心疼!多少年后25寸、32寸的彩电满天飞,我们还是舍不得换,一来质量好,自打买了从来没坏过;二来一看见它就想起自己当年的辛苦。 后来,老家人想要这台彩电,老公和我商量送给他们,我一听就掉泪了,这里有我多少辛苦啊!老公劝我说:“我知道咱们不容易,可孩子大了,总得还个大点的。老家买个彩电也不容易”。说实在的,我真是忍着心疼把彩电送出去了! 现在,条件更好了,电视已经是*普通不过的家常物品了。人们淘汰电视可能和姑娘们换化妆品一样频繁。从20、25、32换到了平板、液晶。可是我总忘不了我那12寸的彩电,它凝结着我对生活的希盼和辛苦的汗水!也不知为什么,现在*比以前挣的多了,反倒没了存*的欲望了。我想理财一定要有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动力就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激情!尽管是对物质的追求,也是对自己的挑战,在理财中培养自己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