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价格战进行到底

2011-08-03来源 : 互联网

        

北京青年报8月26日撰文再次为关心电信市场的朋友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如何评价当前电信市场的价格战问题?

*先,这里笔者反对把联通与移动间的资费战进行升格的说法;因为正如笔者先前一直申明的一样:现行的电信市场结构和监管职责的缺位,价格战是不可避免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无可非议的。

一、为何不可避免?

正如北青报撰文所述,在过去的数个月里,移动电话市场的资费大战之频繁超过以往任何时候,不仅如此,而且战场的**转移到国内*重要的三个市场区域―――北京、上海、广州。当然这里的重要,不仅仅是因为这三个地方的电信行业收入占较大的比例,笔者所指的重要:更多的是指这些地区是监管机构**照顾的区域。

按照有关人士的分析,在众多回合的交手中,大多数情景下是联通和小灵通在向**的移动施加压力。

然而更深层次的分析告诉我们,事情并非想象的那样简单。

在当前的中国电信市场上,被誉为四大主导运营商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基本上都是一条腿走路。中国电信和****作为传统的固网运营商,面临着庞大的资本开支、网络维护费用和资本市场的压力,尽管宽带发展势头良好,但放到当前的市场上:能够真正实现切实利润的业务模式还是不明朗的。

绕过监管者的小灵通,作为一项准移动业务,给两大固网运营商提供了一个向移动业务迈进的练兵场。然而即便是作为同一阵营的两大固网运营商,按照**的“如意算盘”---拆分、相互进入、消费者受益,激烈的竞争不可避免 于是按照市场经济标准的挑战-应对模式,这样固网运营商通过下列两个途径对当前电信市场的发展走向产生了影响:

1、小灵通的固话价格-移动效应。两大固网运营商通过小灵通的低价、可移动,迫使移动运营商主要通过资费套餐的价格形式进行应对,而移动通讯的价格新一轮下降又会迫使小灵通进一步的价格下调,传统固话受到的小灵通和移动通讯的双重伤害,从而使得价格竞争在电信市场全面展开,进入动态的循环中。

2、两大固网运营商的“挑战者”新角色效应。在南方21省,中国电信作为在位者,面临着****的挑战,而价格竞争将会是*常用而*有效的工具。在北方,中国电信作为挑战者也积极通过补网、业务落地对****的地位进行威胁,价格竞争同样不可避免。

同样在移动通讯市场,中国移动和****作为同一战略集团,面临着小灵通的共同挑战,竞争迫使两大运营商推出共同的自费方式、服务方式来争夺消费者。

然而到目前为止,移动通讯市场还是双寡头垄断。按照经济学的分析,这样的市场结构应该是比较稳定的。但由于3g的预期,使得作为当前市场跟随者的****加进跑马圈地,2002年70亿手机补贴发展用户的壮举为此论点提供了翔实的注脚。

事实证明,这样的举动必定会引起市场主导者中国移动的连锁反应,尽管中国移动凭借强大的it系统和营销系统的支持推出了各种差异化的竞争举措,还是被拖入了价格竞争的泥潭。

当前市场结构的不稳定,决定了价格竞争不可避免。

二、监管者的尴尬

按照青年报的提示,当前一系列事实都已经说明,由信息产业部和国家计委核定的电话零售资费价格体系已经实质上开始逐步瓦解之时,各方正在为保护自己的利益而比拼。

这又为我们引出了监管者缺位的问题。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以及****同在国资委管辖的191家国有大型企业中,财政部计划单列,都是国有资产,换句话说:他们所经营的通讯网络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国有产业。

而这样的地位*终使得监管者的地位尴尬:都是自家的孩子,能偏向谁呢? 于是,小灵通横空出世,被默许为“日益艰难的固网运营商救场”。于是,各地移动通信“单向收费”如火如荼,被誉为“做大、做优”去接近国际竞争的必然。

单就移动通信而言,根据北大教授平新乔的研究:移动公司的成本结构中资本份额和物料份额所占比重非常高,而且这两者的可变性不大,随着通信技术更新频繁,资本支出和物料支出依然是占大比例的。相对而言,人工份额比较小,而且比较容易替代,对价格也比较敏感。但是总体上,业务量的增加将增加总成本。

所以,从产出成本弹性和需求弹性来看,通过降低价格扩张需求这样粗放型发展策略对增加移动公司的盈利空间的作用越来越小,甚至会产生不利影响。

截止到2003年7月,中国的固话用户已经达到2.40亿,而移动通讯用户也已经达到2.38亿左右,在这样的市场规模下,价格的降低对成本的影响到底会有多大,实在是令人担心的问题。

所以笔者十分赞同邮电部原副部长朱高峰的观点,“没有价格战,市场就不能迅速地扩大,但发展要有一个底线,否则就成了盲目竞争或者恶性竞争。” 笔者也心往国家会计学院院长陈小悦的观点,“**应该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价格战应该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否则会对整个行业造成不良后果。”

但随后不由得让人产更大的疑惑,在当前的电信市场上,监管者赖以监管的杠杆又在哪里?资费监控能堪当重任吗?

三、将价格战进行到底

“多年坐在资费高地上的中国电信运营商一直备受谤议,一旦它从高地上跳下来,它同样为人议论。”然而现行的监管尴尬和当前中国电信市场的发展格局却注定了一个局面将继续进行:各大运营商必然会将价格战进行到底。

当前的电信市场已经印证了上述论断,但一个问题却更值得我们仔细的思考---“资费标准的底线在哪里?按照标准经济学教科书的观点:利润是企业继续经营唯一的条件。

持续的价格战*终会到达一个平衡点:当所有的电信运营商到达面临企业利润追求的硬约束极限时,价格战将会终结。

那麽运营商的极限在哪里?

从移动通讯来讲,按照青年报提供的消息:在经过多年经营后,移动很可能已把以前的投入摊销完。*新的数据表明:截至2003年6月底,中国移动集团营运收入为人民币7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9%,净利润为人民币1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3%;每股盈利达到人民币0.89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7%。中期纯利174.7亿人民币,升13%。

尽管所有的运营商都在抱怨,价格上的频频出击尽管为其争取了大量的用户,总收入也有所增加。但用户数量虽然越来越多,可是平均每用户收入却越来越少。尤其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移 动通信运营商不惜以低于成本的资费争取用户,出现了“增量不增收”的状况。但前端的市场却在消费者脑中不断强化这样一个认识:电信仍然还有降价的空间…

看来,价格战势必将要进行到底。

四、面对价格战,还得做点什麽

只要有降价空间,就必然会出现价格竞争,企业自发调节价格以适应市场发展,使之趋向某种平衡,这是一种市场化的结果。但更多的事实已经证明,当前电信市场的价格竞争已经存在严重的摩擦,**监管者必须有所行动。

新一届电信监管当局主政已5个多月,小灵通在广州、武汉、北京等城市攻城拔寨,移动和联通在全国爆发了“准单向收费”的价格大战。在此期间,新一届电信监管当局却一直保持某种微妙的沉默。

在市场的种种猜想中,真正建立一个市场化的资费体系已迫在眉睫。 无疑,电信资费体系是调整电信运营商之间、运营商与电信用户之间、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关系的重要杠杆。当前,我国电信市场存在着不规范竞争行为是因为运营商的“博弈”心态使然。而究其真正原因,还是现行电信资费落后于市场的发展,受到市场挑战。因而要整顿和规范好当前的市场,电信资费体系市场化势在必行。而且,也只有资费体系市场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市场秩序问题。 当然问题还有很多,互联互通、网间结算资费、开放全业务电信市场,都关系到维护电信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真诚的建议:监管者,不能再沉默了,该好好的面对问题,有所行动了。

<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