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席经济学家马骏撰文指出,估计今年中国全年出口增长或达到30%,大大高于目前市场平均预测的15%,这对中国经济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影响,包括经济过热、通胀加快等问题,决策层应予关注,及时调整政策。 通胀来自制造业产品涨价 马骏认为,出口大幅度反弹将加大中国经济过热的风险。中国去年四季度GDP增速已达到10.7%,今年*季估计接近12%,明显过热。虽然由于基数效应,二季度会下行,但如果出口大幅上扬,经济可能会在过热区间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历史数据表明,中国出口增长上行7个百分点,会提高GDP增速1个百分点,所以不能低估经济过热状态在二季度后持续下去的可能性。 其次,制造业产品涨价可能在二月份以后取代食品成为通胀的主要推动力。从08年中到09年中,由于出口大幅度萎缩,中国出口价格下降约10%。到今年中出口量将创历史新高,出口业的产能利用率也将回升到两年前的水平,出口品价格也将明显上升,该行称在企业调查已经发现此趋势。近期的PPI和PMI指数中投入品价格指数的快速上升也表明,成本推动型的制造业产品价格上涨趋势正在形成。 人民币汇率压力将续加大 第三是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压力将加大。倘GDP增速达12%,而出口增速也到35-40%时,中国事实上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将面临更大的****和**的压力。发展中国家将更多地抱怨中国通过汇率政策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发达国家将更多地采用贸易制裁等手段对付中国;****也将重新出现“中国再次制造**经济不平衡”的指责。而贸易盈余加大,将导致外储继续高速增长,加大流动性过剩的压力和**银行对冲的难度和成本。 他建议,应及时将宏观政策的基调由“宽松”调整为“中性”或“审慎”,有利于监管部门名正言顺地执行宏观调控措施,减少政策干扰和执行中的阻力,提高调控措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在CPI同比增速达到2.25%之前,应该上调利率;以及及时**人民币汇率的弹性,适当抑制出口增长过猛的势头,避免在**上的被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