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京办撤离大限将至 八成市级驻京办或保留

2011-08-03来源 : 互联网

按照***的指示,今年6月20日前,全国所有的省直机关和县级驻京办均须撤离北京。其中,特意提到,确需保留的,地市级驻京办经过批准可以保留。

县级驻京办*后“搏命”

据京华时报报道,尽管县驻京办早在3月份以后就已经把牌匾主动撤下,人员活动也从地面转入地下,但手头的工作却一刻也没停止。**与往年不同的是,驻京办主任更忙了,不断地在北京和所在县、市**奔波跑动。在驻京办的思维意识中,“**们还需要我们”成了**的,也是*后的“搏命”机会。

市级驻京办或将保留八成

在***公布的名单中,共有295家地市级**驻京办事机构属于没有明确生死的。这也成了驻京办撤销令下发后,表现*为活跃的一组人马。

对于它们的生死,***当时下达的一纸撤销令中只提到了四个字,即“确需保留”。因此,围绕地市驻京办自身重要性的阐述成了今年3月份后的*强音。在相继爆出驻京办**、黑暗、“跑部*进”等不良现象后,驻京办维稳、招商、联络当地群众、特产推广等暗含褒义的词语纷纷出现在网络平台,甚至连驻京办美食都成了其中难舍的一分子。

经过地市级驻京办的竭力争取和运作,在距撤离大限还有40天的当口,统计发现,大部分的地市级驻京办都“幸免于难”。

根据湖北省**公布的《实施方案》,湖北省驻京办、武汉市驻京办以及湖北下辖的黄石、襄樊、荆州、宜昌、十堰、孝感、荆门、鄂州、黄冈、咸宁、随州、恩施等所有12个市和仙桃、潜江、天门3个直管市驻京办事机构均全部保留。

广东省**日前公布的首批保留名单尽管只明确提到省驻京办以及广州、深圳、珠海、汕头市**驻京办五大机构,但业内人士分析,诸如东莞、佛山、惠州、潮州等经济实力雄厚的地市同样会被保留。记者从广东省驻京办官网上看到,东莞等17家地市级驻京办机构与广州、深圳等驻京办一样,同时出现在广东省各级驻京办行列中,而县级驻京办则踪影全无。

江西省地市级驻京办也基本可以确定全部保留。记者从江西省**了解到,除了该省发改委驻京联络处、省财政厅驻京联络处合并到江西省**驻京办事处外,省直其他单位驻京办事机构全部被撤。目前,已经无法从江西省驻京办官网上看到以上链接,而**保留的是南昌、九江、吉安、井冈山等13个副省级市和地级市驻京办的地址和联系方式。记者随后逐个电话了解后发现,以上单位至今未接到撤离通知,如无意外,已基本可以确定留京。

在随后公布的浙江、河南、安徽、甘肃等10余个省撤办通知中,基本都贯彻着“保省、留市、撤县”的路线图。记者采访统计,至少过半市级驻京办将保留。《驻京资讯》报社社长李罡亦表示,295个地级市驻京办保留的比率有望超过八成。

真撤假撤?

据媒体报道,沸沸扬扬的撤销声,使许多驻京办工作人员忧愁不已。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自己并非在意撤销,只是觉得“委屈”。他们共同认为,驻京办应该是有功也有过,不能一味指责,完全忽略了驻京办的功劳。

东部某市驻京办主任表示,自己对撤离没有任何异议,但首先要理清这其中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以及资产的分配和清算。

一名长期研究驻京办的专家认为,撤销驻京办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减轻财政负担、减少滋生**的问题,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就要出“组合拳”从审批体制上进行改革。

专门服务于驻京机构的报纸《驻京资讯》的社长李罡认为,撤销不如转型,毕竟从长远角度来看,驻京办的存在还是为北京的安定团结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大量贡献。

“可以改成协会或者俱乐部,从分散管理到集约管理,进行严格的审计和监督,以防滋生一些灰色现象,这样主要的工作和职责还在,而且方便管理。”李罡说。

驻京办有望垂直管理

此前,驻京办均是“谁派出、谁负责”,接受所在地方****,由所在县市**拨款、做人事安排。从多个县市驻京办获悉,此次驻京办经过整治、撤离后,有望实现垂直管理。

具体而言,县级驻京办撤离后,机构注销,但部分人员可能纳入地市级驻京办,接受地市级驻京办管理,但经费照常由各县财政拨付,独自开展本县工作;市级驻京办在接受所在市**管理的同时,也将接受省级驻京办的管理,职能转为服务、维稳和招商引资,同时淡化行政、接待职能。

据了解,江西省**在整改方案中就明确提出,核准保留下来的驻京办必须进一步完善机制,由主要提供迎来送往等事务性服务转向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由主要为赴京**服务,转向为赴京**、基层组织和群众服务。

李罡表示,垂直管理更有利于驻京办的统一规范管理,避免了各自为政、四处“寻租”的局面。同时,这也能更好地整合驻京办资源,实现项目对接。

网上办公成“留京”新思路

心存不甘,同时又四处寻求出路,是众多县级驻京办目前的共性状态。被明令撤销的县驻京办一方面答应撤离,但另一方面鲜有依照指示把房产作价移交或者拍卖给上一级驻京办的。不少县驻京办仍然希望能留京,即使不以**派出机构的身份。

一个专门针对县级驻京办的电子网络平台正在形成,并在驻京办的圈子中开始口口相传。在该网站上,诸如劳务进京、同乡联谊、招商引资、特产进京以及维稳等相关业务已悄然展开。专家认为,每个县级驻京办可以安排一两个人挂靠在地市级驻京办,负责当地驻京办网络维护、信息发布、信息传输、项目申报即可,“方式不同,效果基本一样”。

背景资料:驻京办的历史

著名历史学家、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立群认指出,历朝历代都曾有过类似驻京办的机构,名称虽不同,但职能类似。

秦汉发轫,以邸为名

秦时在京城设“邸”,本为归降的少数民族首领及少数民族地区官员来京时居住。渐渐因为实际需要,少数民族就在邸内派驻了常驻代表。这大约是驻京办*早的雏形。汉代,诸侯王觐见,“邸”再次发挥作用,当时汉朝京城,就有“赵邸”“代邸”“燕邸”“齐邸”等诸多国邸。

郡邸建立,跑官伊始

汉朝还设郡邸,用于接待进京递送公文的官吏、赴任前进京上任的地方官、选送孝廉、秀才的官员。郡邸里的常驻人员,通常由地方派出,可以说是*早的驻京办人员。

郡邸有时也会接待同乡。有些同乡来京,无非是为了讨生活、讨官。开进京跑官先河的,就是汉朝名人朱买臣。朱买臣上京谋职,盘缠用完,只好赖在郡邸蹭吃喝。后来,朱买臣的同乡严助受皇帝宠幸,受严助推荐,朱买臣当上了会稽太守。

唐宋兴盛,孕育新闻

唐朝初期,仍沿用“邸”制,全国州一级以上的地方**,都向京城派办事处。州一级的称州邸,道一级的称留邸。唐中期以后,留邸改为上都进奏院,简称进奏院。进奏院一方面向地方通报宫廷内情及朝廷百官和地方奏折内容,另一方面,也负责监视本地官员在京活动。中国*开始的时政报纸“邸报”正是出现于唐朝。州邸和留邸通过邸报向地方长官通报朝廷*新情况。

进奏院在唐宋两代开始成为地方官员与京官和京城名士的社交场合,宋代就出现过以惩治**为名,打击在进奏院内集会的士人的情况。

明清会馆,北漂据点

明朝时有了“驻京办”性质的“会馆”。会馆乃一种民间机构,以同乡会形式组织。同时也是地方大员派幕僚、下属进京长期打探消息,或者让自己在京的关系网向自己通报京城情况,打通与朝廷各种关系的地方。

*早的会馆建立于明永乐时代,是芜湖会馆。清代中叶以后,会馆达到鼎盛。一份1912年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共有会馆486家,江西*多,安徽第二,为37家。会馆与政治的联系也更紧密。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