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官方网站信息,BF6M1015型柴油机是兵工集团和河北华柴按许可证引进德国道依茨1015柴油发动机技术生产的。后者是德国道依茨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研制的***柴油发动机,和美国卡特皮勒C系列、底特律DDC60系列、德国奔驰OM500/900系列、MAND2800系列、瑞典沃尔沃**2D系列、斯堪尼亚DI12系列属于同一时期开发的车载柴油机。 目前,道依茨1015系列柴油发动机已经被多个国家的军用越野卡车和轮式装甲车选为标准配置,我国重型战略装备运载车也采用这种发动机。不过,BF6M1015型柴油机和上述几种主流柴油机相比,还存在着诸如单位功率不足等缺陷。即便是BF6M1015型柴油机的*新型号――BF6M1015CP/MV型,也不过是**90年代中期水平,其*大功率330千瓦和排气量同为12升的斯堪尼亚DI12柴油机相比仍有10%的差距。至于德国荷兰联合研制的“拳击手”轮式装甲输送车采用的MTU890系列高密度功率柴油机,则代表了未来车载柴油机发展的方向。毫不讳言地讲,VNl轮式步兵战车采用BF6M1015C/MV型柴油机,在**地面武器发动机中处于二流水准。 尽管我们改革开放已经30年,但是在机械工业领域军工和地方仍存在严重条块分割、缺少国家统筹战略以打破隔阂建立自主知识产权联盟的问题,在对外合作中仍然依靠引进技术以保持产品的先进性,而我们引进的技术往往是别人已淘汰或者准备淘汰的。事实上,即便引进的是别人正在生产的产品,技术上却经常被外方刻意缺斤短两,更何况国外车载柴油机有军用型和民用型之别。以华柴BF6M1015为例,依其技术水准而言在国内柴油发动机中可谓出类拔萃,和眼下**民用车载机相比差距也不是太大,但是有资料显示德国生产的BF6M1015*大功率已经达N400千瓦以上,高出国产机型功率30%以上,这种差距恰恰就是国外内燃机军民机型之间的差距。我们应该看到,目前**内燃机行业在“寓军于民”、“军民结合”的同时,“以民养军、军反哺民”的趋势越加明显。更重要的是,国外柴油发,动机企业之间产业联合愈加紧密,这其中包括雷诺一沃尔沃,MAN一奔驰和MTU.DDC等纵横捭阖的技术合作,特别是后者的联盟促使了.高功率柴油机的诞生,垄断了下一代柴油机发展的绝大多数技术**。 反观我国柴油机行业,不但军工和地方各行其道、技术标准不一,地方柴油机企业之间更是陷入纯粹的恶性竞争,相互之间的合作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车载柴油机行业大而不强,难以支撑我国轮式作战车辆的未来发展。该是我们痛定思痛的时候了,只有从****的战略高度,凝聚整个内燃机行业的合力,才能做到车载柴油机军用型和民用型齐头并进。 |
打印字体: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