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初入闽 隐姓埋名悄悄干

2011-08-03来源 : 互联网

二十多年前,**代台商为跨越海峡到大陆投资,要更换身份,甚至绕道日本;如今,两岸交流热潮涌动,往返两岸十分方便。**代入闽台商,见证****的风云变化。

说起闽台行,许多福州人都知道,它是福州**家台商开建的商场,还是大陆**家台商*资企业。但“台商*资企业001号”营业执照带给闽台行创办者黄益建的并不是欣喜,而是郁闷。

二十多年前,黄益建要跨过眼前那一湾浅浅的海峡充满艰辛。因为怕回本岛被“打**”,他只能以日本华侨的身份,绕道日本回台湾。

二十多年前,**代入闽投资台商,大多选择隐姓埋名,更换身份。如今,两岸交流热潮涌动,搭上两岸直航航班,只需个把小时,就跨过那湾海峡。

**代入闽的台商,他们是破冰者也是融冰者,见证****从紧张向缓和转变。

台商中曾流行“打带跑”热词

“这个棒球运动的专业术语‘打带跑’,换句话说,就是在大陆投资的同时,也要做好随时抽身离开的准备。但后来我觉得大陆市场蛮可爱。”

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决定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长达38年之久的两岸同胞隔绝状态被打破。而以此为突破口,台商投资大陆开始由暗转明,数量逐步增加。

1989年,台福有限公司董事长庄福池到福州投资。

庄福池告诉记者,那时候听其他到大陆投资的朋友介绍后,就到大陆投资了。

庄福池介绍,虽然当时福建整个物资比较匮乏,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但是两岸的“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优势,且大陆给予台商“三免五减”的税收优惠,对台商很有吸引力。

据了解,到上世纪80年代末,大陆台资企业约有1000多家,投资总额超过10亿美元。但是,在当时台商中间却流行着这样一个词:“打带跑”。

这个棒球运动的专业术语“打带跑”,成为一些台商早期投资大陆的经营理念,换句话说,就是在大陆投资的同时,也要做好随时抽身离开的准备。“那时候顾虑比较多,心里还是不踏实。”黄益建说出了当时很多台商心里的担忧。

1992年,***“南巡”后,改革开放为大陆的发展投资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坚定了一些台商在大陆发展的决心。“大陆市场蛮可爱!”黄益建告诉记者,随着经济的发展,台商很快发现,大陆十几亿人口的消费,本身就是一个*大的市场,很多台商由出口转向了内销。而今,“康师傅”、“永和大王”这些在台湾本岛的普通企业,正是因为打开了大陆市场而获得*大发展。

“筚路蓝缕辛酸泪,蓦然回首二十载,青壮回乡今年迈,乡音略改两鬓白,投资兴业梦依在……”在厦门投资兴业的杰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台商许政郎,曾深情写下诗歌《无怨无悔》,表达了台商们跨海创业、逐梦大陆的心声。

西进,西进,还是西进

“今天不来,明天来就太迟了,抢占市场先机者,才能掘到金。”

而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台商不再做个体的迁移,而是整个产业链移向大陆。目前,台湾百大企业在闽投资的已增至50多家,多次出现上百家台湾机械、电子、食品等企业按行业整体迁移海西的情形。在福州的青口汽车城,随着东南汽车城的建立,入驻青口的汽车配件台资企业就有上百家。

福州和胜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其负责人、台商潘贤俊告诉记者,当初刚到大陆,汽车城就是一块菜地,而今已经是现代化的汽车工业城了。

2001年以后,台湾当局迫于压力不得不放宽台湾企业来祖国大陆投资,一时间,众多台资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纷纷“登陆”,抢占市场。投资的领域也从当初的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到高科技含量、资金密集型企业。

“今天不来,明天来就太迟了。”黄益建说,抢占市场先机者,才能掘到金。

二代台商接力入闽

“台商绝对不能缺席大陆市场,大陆有庞大的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虽然闽台行已经退出福州百货业,但是黄益建说,随着福州的发展,闽台行的退出是个必然,而大陆正呈现出新的更大商机。目前,黄益建在福州的东洋制衣厂依然在经营,近年也逐渐加大对山东、上海的项目投资。黄益建告诉记者,现在海西建设已经上升为国策,对台商也是个难得的机遇,他近期正准备和朋友在福建投资开办餐饮连锁企业。

如今,不仅仅是**代台商扎根大陆,很多台商还把第二代带到大陆。“我身边很多朋友已经把子女带到大陆磨炼,熟悉大陆的投资环境。而这一切都基于对大陆经济前景的乐观判断。”陈奕廷是台商二代,其父陈建男是**批到福州投资的台商。1997年,陈奕廷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到海峡西岸的福州发展,娶了福建女孩在福州落户安家。陈奕廷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两岸“大三通”的实现,让他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信心。作为新一代台商,陈奕廷看到了在大陆发展的*大潜力。

“台商绝对不能缺席大陆市场。”庄福池表示,大陆有庞大的市场,在未来实际经济格局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赌一把”绕道日本入闽

“当时不少台商到大陆考察投资,但为了避开当局的审查,大都是隐姓埋名,更换身份。”

1984年,台商黄益建从北京一路考察到福州后,经过慎重评估,他做了一个决定:在福州投资。而这在当时两岸紧张的局势下,可是一个冒险的决定。

“我是赌一把啊。”黄益建告诉记者,当初他下了赌注:投资120万美元,建了一个服装厂,并在福州中心地段八一七路买了一块地,也就是后来的闽台行商场地块。

“投钱的那一刻,我已经是认定大陆了。”黄益建说,虽然冒险,但是对于商人而言,风险永远存在,商人把钱投出去,就是做出决定了。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台湾岛内的制造业生存环境日趋恶化,迫切需要向外转移,由于当时的****,很多台商选择转移向东南亚,而有一些台商则选择偷偷到大陆寻找机会。

“血缘地缘,大陆的气候、语言和环境等,都是优势”,和很多**批到大陆投资的台商一样,台湾和福建相近的生活习惯、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对于黄益建太有吸引力了。

据了解,当时不少台商到大陆考察投资,但为了避开当局的审查,大都是隐姓埋名,更换身份。

“在大陆投资后,我都不敢回台湾,怕回本岛被‘打**’。”黄益建告诉记者,由于当时的政治氛围,他不敢以大陆台商身份往返大陆与台湾之间,而只能以日本华侨的身份绕道日本。

拿下大陆台商*资企业001号

“对于这个**,我没有欣喜,而是有点郁闷,这**本证,在当时可不见得是好事啊。”

1986年,黄益建向工商部门申请了营业执照。领证那天,工作人员告诉他,他这本证件是福州市台资企业001号,也就是说,闽台行成为大陆**家台商*资企业。

对于这个**,黄益建没有欣喜,而是有点郁闷,“那会儿,已有一些台商到大陆投资,都不敢去申请执照,这**本证,在当时可不见得是好事啊。”黄益建告诉记者,**个吃螃蟹的人,意味着没有经验可循,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难免多交学费。服装厂办起来了,黄益建才发现,从马尾港往日本的船班一个月只有两班船,有时候为了赶工发货,不得不把货物运到深圳,再从深圳发往日本,运费等成本都要重新计算。到福州投资,黄益建不仅在福州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而且在台商圈内也很快为人们所熟知。当时,闽台行成了台商到福州考察的咨询处,“一打听,这个商场是台湾人开的,认识不认识的台湾人,都来打听投资情况。”据介绍,**批台商虽然创业条件艰苦,但是大都掘到**桶金。1986年,闽台行开业,生意非常红火。福州人逢年过节出差开会,大都会到闽台行“奢侈”一回。

闽台行新颖的消费模式,很快成为福州时尚消费的引领者,使用落地橱窗、开放式柜台让消费者可以直接摸到商品、中午不休息照常营业等等,这些在当时福州人看来新鲜的营业模式,改变着福州的百货业态。

数据说话:我省累计利用台资140多亿美元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开明表示,在改革开放之初,台商给福建带来了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对于福建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目前,在福建吸引的外资中,台商居第二,尤其对福建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石化“三大支柱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随着闽台产业对接步伐的加快,台商在海西这个大平台上掀起了新一轮投资热潮。据了解,近年来,我省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每年实际利用台资数占大陆总数的份额比重逐年增长,从2004年的6.08%提高到去年的13.37%。截至今年上半年,我省累计利用台资达到140多亿美元。目前,我省正在规划厦门、福州的台商投资区扩区,新建泉州、漳州台商投资区。

王开明说,在福建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两岸的经贸将进一步加强。“三通”将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两岸在产业对接上将大有可为。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咨询项目,请扫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
在线咨询
领取资料
微信扫一扫、长按二维码、点击“在线咨询”,发送项目名或品牌名,立即咨询加盟项目。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