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要傍大款,理财要傍巴菲特,办事要傍有权力的人……如今,不少人一门心思地希望借助“捷径”实现个人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类人被称为“傍傍族”。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中国网,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56.9%的受访者确认身边普遍存在“傍傍族”,其中11.1%的人表示这样的人“非常多”。另有11.3%的人选择“比较少”,仅1.6%的人身边没有“傍傍族”。受访者中,“80后”占48.6%,“70后”占32.4%。
这是一个“族”字流行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族员,甚至是多个族的族员,比如上班族、蚁族、飙车族、跑酷族、隐婚族、月光族……其实在这些族之外,还有傍傍族。傍是一个贬义色彩的字,一听到傍,人们油然想到的就是依赖、依附、依托,甚至想到软体动物,想到人格尊严的委地,其实,对傍傍族不可一棍子打死,有的就无可厚非,比如傍一傍父母。我们更该探讨的是傍权族、傍款族。
调查显示,受访者评出的*普遍的“傍”行为有:“人际交往中傍人脉广、有资源的朋友”,“傍有权力的人”,“通过结婚傍大款”,“个人理财傍有经验的投资者”等。无论傍款还是傍权,都不是无缘无故,必定有所企图。
傍权的背后,折射了多重社会现象。*先,凸显了权力的非凡之处。正是权力具有*大的附加值,具有魔幻般的能力,人们才去傍,否则人们为何不去傍无权无势之人,为何官员在任时门前车马喧、退休时则冷落鞍马稀?说白了,不正因为官员在任时掌控着权力吗?而这些权力能够傍它的人带来无穷的妙处与好处。当前,国考为何一浪热过一浪,为何不少官二代铆足劲“世袭”,不正因为权力具有不可言传的隐形利益吗?
权力的确不凡。经济学家赵晓研究发现,过去几年中收入增长*快的都是与权力相关的群体,如果把权力作为中心点,那么中国的收入分配实际上形成了一个“怪圈”――离权力越近的阶层收入增长越快,离权力越远的群体收入增长越慢。
其次,这凸显了权力具有或隐或显的裹挟力和“杀伤”力。许多时候,你想*善其身,却身不由己,在权力无时不在的侵袭中,你要么孤*地被边缘,你要么与权力结缘,否则你也许欲求平静而不得。当大家都在傍,你不傍,你就处于被动地位;当权力自视甚高、具有威力,决定着你的前程,你不傍,无形之中你就得罪了权力,你不得不傍。不少时候,你不傍,你就无法改变命运,你就无法实现理想,甚至无法维护自身权益。
*后,这更凸显了边缘群体的无奈诉求。学者称:“‘傍’的背后,体现的是‘边缘人’的弱势心理。人都需要被认同和肯定,但许多弱势群体想成功却没有资本,想结群却没有归属。正是这种*大的不安全感,才会让这些人一味地想去依靠他人。”斯言诚矣!在这种傍中,其实也不是谁想傍权就能傍的,弱势群体有时连权力都无法靠近,怎么傍?此时,所谓的傍,只是一种渴望和表达而已。
当傍权风兴起时,我们不必过度指责傍权的人,更改追问的是人们为何要傍权?如果权力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如果掌握权力的人刚正不阿、两袖清风,人们何苦要傍权?权力的本质是提供公共服务,但不少时候权力发生了异化,公权力成了私人的工具,成为一些人中饱私囊的手段。其实,与其说傍权的人傍的是权,不如说他们傍的是掌握权力的人。
一言以蔽之,权力有多美妙,“傍权”者就会越多;握权的人越滥权,傍权的人就会越围绕官员舞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