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在国家电网招投标网的中标项目中,两组国家电网招标采购2010年电能表第二批项目的中标企业名单赫然在目,其中,、、等多家公司都“榜上有名”。国家电网内部人士表示,与智能电网设备有关的招标将自今年下半年起大规模展开。
事实上,除了**启动招标的智能电网领域之外,国家能源局披露的总投资额高达5万亿元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中,包括核能、风能、太阳能、洁净煤等多种新兴能源产业都将掀起投资风暴,而相应领域的蛋糕切分已经悄然启动,各个领域的设备商景气度也渐露雏形。
招标揭幕智能电网投资大戏
7月20日,国家电网集中规模招标采购2010年电能表第二批项目结束,并产生多名中标企业。随后,包括浩宁达、华立药业等多家上市公司都公告称,中标国网智能电表项目。
其中,华立药业子公司华立仪表合计中标份额3.64亿元,中标数量220多万台,位列此次招标的*位。公司预计此次中标将对2010年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分析人士认为,从中标结果来看,此次智能电表的中标均价高于4月初公布的**批次中标价格。同时,此次招标的评标方案从低价中标原则改为综合定价原则,这有利于相关设备商的毛利率转好。
据了解,之所以评标方案在定价方面有这样的转变,原因在于国网*批智能电表招标采用了低价中标法,但结果有的投标方通过压低价格来争取订单,反而一些技术实力比较雄厚的企业少拿到了一些订单。
**表示,对于智能电表的招标,如果价格压得太低,表面上看是买方合适,但货品质量受影响,那受损失的还是电网企业。第二次招标采用的是综合定价法,其中既包括价格分,又包括技术分,如此一来,参与投标的企业既需要具有实力、有技术水平,也要考虑买方能接受的价格。
另外,消息人士透露,在此次智能电表招标中,分了高达1000多个标包,企业在投标时必须制定策略,认真分析每个标包的性价比,对于技术力量强一些的企业,可以选择要求高一点的包,价格也可以稍微高一点;对实力稍小一点的企业来说,可以选择技术要求简单一点的包,属于力所能及。
据了解,华立药业日前将公司的医药资产全部剥离,并全力聚焦电能表业务,也体现了公司对智能电表行业非常看好。2009年,国家电网举办的智能电表**批招标项目中,总价值近9亿元的294万只电表订单花落数十家企业。
事实上,与华立药业类似的瞄准智能电网相关设备的公司还有很多。正如其所预期的,国家电网将大力推进智能电网的相关设备招标,初步满足其范围内的智能电网**试点项目的需求。
5万亿新兴能源蛋糕初步细分
除了智能电网之外,另外还有包括核电、风电等新能源以及洁净煤、分布式能源等传统能源共同在2011年-2020年拉动高达5万亿元的投资热潮。
国家能源局日前披露,按照***的部署要求,能源局组织编制了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11-2020年,目前已形成比较成熟的规划稿,正按照有关程序准备上报***审批。该规划不仅包括核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非常规天然气等新能源产业,还包括传统能源的升级和变革,如洁净煤、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车用新能源等能源***的产业化应用的具体实施路径。
十年内的5万亿投资拉动,在国家能源局**人士看来,更多地体现在对全社会行业全方位拉动上,不仅包括上述新兴能源产业带来的科研、建设、设备、消费等方面的投资拉动,也包括对钢铁、建材等传统行业的拉动。
因此,这5万亿的投资拉动很难进行非常详细的细分,原因是目前并不确定哪一个行业将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而某个行业的发展更大程度上受制于其领域技术的突破。
尽管如此,目前我国能源发展规划中大致确定了到2020年的装机规模目标的几大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其将带来的投资基本可以预期。
有业内**预计,到2020年风电装机规模将达到2.5亿千瓦时,核电装机规模将达到7000-8000万千瓦时,太阳能装机规模将达到20GW。
而在短期的能源“十二五”规划中,核电和天然气成为发展的**。其中,天然气利用规模到2015年可能会达到2600亿立方米,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预计将从目前的3.9%提高到8.3%左右。
相比之下,包括智能电网、洁净煤、分布式能源、车用新能源等能源***的产业化的相应投资额度暂时难以估计。其中,在智能电网方面,国家电网此前曾经公布了三年内投资超过4万亿元用于智能电网投资,而同样致力于智能电网建设的南方电网也会在投资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几大领域设备商景气度提升
对于新型能源产业规划中所涉及的几大产业而言,产业发展提速对相关设备商的带动将是*为显著的,而能否成为领域内的**公司,主要取决于公司未来受益行业增长的程度。
相比较其他领域,智能电网的特点在于投资金额*大,投资主体比较单一,主要以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为主。有**表示,在智能电网上,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侧**不太一样,前者主要侧重于输变电,后者侧重于配电智能化。但各自所需要的设备数量都很大,在输电设备、配电设备以及用户表具等方面都需要相当大的投资。可以预见,许继电气、、、等电气设备类上市公司**将有望收获大量订单。
同样,风电、光伏、核电产业投资加大都将对各自产业内的设备厂商带来*大商机。有行业人士预期,到2015年,风能规模有望达到9000万千瓦左右,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规模均有望达到2000万千瓦左右。
目前海上风电*批招标和光伏招标都在进行中,而内陆核电站的选址工作也在积极进行中。由于看到上述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不少企业投身其中,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小的技术壁垒。因此,长期以来在行业内形成品牌优势的公司可以继续看好,风电设备如,核电设备如、等。
随着新兴能源产业驶入快车道,规模化发展加速,除了**从产业投资增长获益的设备商外,新兴产业运营商也将迎来毛利逐步增长的时代。**预期,届时,更多的设备商与运营商之间可能出现强强联合或者产业链延伸的整合现象。
对于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企业和投资者把太多的期望和关注放在了政府的补贴上,诚然,对于新兴产业的培育,政府的扶持力量不可或缺,但在扶持、鼓励的同时,如果没有相应的规范措施,一哄而上、盲目投资的情况将在新能源产业一再重现。
近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完善农林生物质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出台全国统一的农林生物质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标准,未采用招标确定投资人的新建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统一执行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0.75元。初步测算,此次执行全国统一的标杆电价后,农林生物质发电价格平均每千瓦时上涨约7分。
据了解,与传统能源相比,农林生物质发电不仅可替代一定数量煤炭,具有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而且还对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正因为此,国家一直对生物质发电非常重视。一些企业也看准了国家鼓励发展生物质电厂的前景,尽管此前农林生物质电厂的效益并不佳,但仍然有大量的项目上马,且部分条件较好的地区出现项目扎堆儿的现象。
例如,由于江苏省电价比较高,其气候等条件也适宜发展生物质电厂,燃料也比较丰富,于是不少企业选择在江苏上马项目,仅在苏北地区200公里半径范围内就聚集了10家生物质电厂,仅宿迁就兴建了3个生物质电厂,当地还有几家生物质发电项目在建或已核准立项。如此密度的项目建设,很难保证运行后的燃料供应。
对于生物质电厂而言,燃料供应是生物质发电项目成本的关键。与其他可再生能源不同,太阳能、水电、风电等的原料成本为零,而生物质发电的燃料需要从农民手中收购。有业内人士担心,此次统一标杆电价政策出台后,生物质发电产业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而在缺乏相关规划和规范的情况下,会使得目前已经出现的燃料争夺苗头愈演愈烈。
在标准和规范不完善的情况下,激励政策加码,反而可能导致行业更加混乱,同样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在业内**看来,目前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至少还缺少两个层面的发展规划和一个标准。
*先是国家层面的统一发展规划,统一评价全国农林生物资源的分布情况,统筹全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发展进度和区域布局分布;其次是地方政府层面的区域发展规划,对当地农林生物质资源分布情况和气候条件进行评价,对生物质发电项目布局进行规划;*后需要为行业的准入和技术制定标准,鼓励国产设备以及配套设备、技术的研发。
事实上,规范缺位导致投资过热的情况在新兴行业一定的发展阶段并不鲜见,去年国家有关部门曾指出太阳能和风能已经出现投资过热,而相关的行业标准也在制定当中。在新兴产业发展之初,给予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有利于刺激行业快速成长,但同时也不能忽略行业规范工作,“立规矩、定标准”也是有助于新兴行业健康发展的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