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工业60年实现大跨越

2011-08-03来源 : 互联网

从1872年左宗棠创建甘肃制造局开始,兰州有了现代工业的雏形。到1949年,全市共有工业企业和手工作坊40个,工业总产值1671万元,工业从业职工不足3000人,主要产品仅有十余种,工业增加值仅有572万元。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兰州逐步发展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林天赐老人是在1957年支援大西北建设时期从上海举家迁到兰州来的。记者不久前专程采访了这位曾经为兰州石化工业的发展立下过功劳的老人。据林老回忆,“‘一五’期间,国家决定在兰州兴建一个以生产化肥和为主的大型化工联合企业,选址在兰州市西郊的西固区。1956年春,来自建工部兰州工程总公司等单位的建设大军,*先开始兴建化肥厂。到1957年4月,化肥工程开始了主厂房的建设,仅半年时间,30多万平方米的厂房就具备了设备安装条件。设备和工艺管线到秋季开始安装,5万多吨的安装工程只用了14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比计划提前一年半。1956年4月又动工兴建兰州炼油厂,1958年9月建成投产,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座现代化大型炼油厂,‘共和国石油工业长子’就是这么来的!”随着林老的娓娓讲述,一幅热*朝天的建设场景在眼前展开!

据了解,“一五”期间,全国156个**建设项目中甘肃就有16项,兰炼、兰化、兰石等大企业,就是这时筹建的,上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又新增了一些新的工业项目,初步形成了兰州工业的基本格局。

经过60年的长足发展,兰州工业一步步成长壮大,石化产业“一枝*秀”的局面被门类齐全、百花齐放的大工业格局所取代。全市有工业行业40多个,可生产产品两万余种,形成了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及非公有制工业经济等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共同发展的基本框架。1978年至2008年兰州工业平均增速达到8.5%,工业增加值增长了19倍,达到318亿元,已经形成了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冶金有色、能源电力、医药生物、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截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3户,从业人员20.4万人,工业化率达到37.69%,工业化结构为33.91%,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大中城市50强。

近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发展为**要务,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努力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实力。2005年3月到2008年底,举全市之力进行的一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产权转换和职工身份置换、企业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完善国资监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国企改革“393”攻坚战打响,全市240户市属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及8.3万名职工完成“两个置换”,实现了体制上的“松绑”。

“十一五”前3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401.9亿元,实施工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300余项,兰州石化70万吨大乙烯项目、5万吨丁腈橡胶装置,兰州铝业26万吨电解铝,华润雪花啤酒20万吨生产线等一批大项目建成投产,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市委、市**提出的“1355”发展总体思路,把**实现兰州新型工业化作为*要目标和任务。按照这一思路,我市工业战线在努力实现增量扩张的同时,为优化存量结构,促进产业调整升级,加快自主创新,推动节能减排以提高核心竞争力而进行的“新型工业化革命”也在如*如荼展开。*具优势的石化、有色、冶金等原材料工业开始向深加工、精细加工方向延伸。被誉为“工业母机”的装备制造业振兴步伐加快,近三年以年均20至30%的速度增长,已成为仅次于石化产业的第二大产业。吉利汽车兰州生产基地投产,兰州实现轿车生产零的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化机械的研发和产业化,使我市成为国家重要的石化装备基地之一;兰州电机兆瓦级风力发电机不仅是我省打造“陆上三峡”的重要支撑节点项目,也是带动甘肃电力装备产业链的**。

在新的发展时期,我市紧抓工业经济发展的机遇,调整产业布局,优化工业结构,推进技术升级,倡导科技创新,积极向新型工业化迈进。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咨询项目,请扫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
在线咨询
领取资料
微信扫一扫、长按二维码、点击“在线咨询”,发送项目名或品牌名,立即咨询加盟项目。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张靓颖跨时空线上演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