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推广工间操能否引发全民健身回归潮?

2011-08-03来源 : 互联网

值北京**城市体育文化节期间,9日上午,北京的一家广播频率**了工间操的广播时段,而有近4000人参加的工间操大型展演活动也即将在太庙举行。

据了解,不仅在**会举办地的北京,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把全民健身日演变为健身周乃至健身月,类似工间操展演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正在热闹展开。

然而,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能否推动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长效发展、提升广大民众的健康素质,才是*令人关注的问题。而广播体操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项目的回归,既需要**性的展示,更需要保持普遍性和长期性。

民众体质状况难言乐观

“听着音乐、踏着节拍、伸伸胳膊弯弯腰……那熟悉的旋律,整齐有序的动作,一套操做下来,大家都感觉很舒展,精神也得到放松,”回忆起当年做工间操的情景,北京一家国防企业退休职工袁雪玲仍然津津乐道。

广播操全盛时期的景象,同样埋藏在64岁的宋玉芹的记忆深处。“那时单位文体活动的项目不是很多,除了广播操,再就是打羽毛球、打乒乓球,尽管当时的生活条件虽远不如现在,但是没听说谁得什么肥胖、高血压之类的富贵病,也没有肌肉劳损等职业病”。

据了解,工间操曾经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的身体素质不甚理想,国家组织职工锻炼身体,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祖国。应时而生的**套广播体操以燎原之势迅速发展,既营造了良好的全民健身环境、激发了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对国民健康状况的改善和身体素质的增强也起到了积***的作用。

***社会体育指导员范云江告诉记者,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包括**及地方的广播电台都悄无声息地撤除了广播体操节目。加之我国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非公经济的大量涌现以及连续性生产行业的增多,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锻炼模式逐渐遭到冷落。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渐富足,尽管上有面向中高收入者的健身会所、下有面向广大百姓的社区健身器械,同时游泳、瑜伽、跆拳道等五花八门的运动方式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上班以汽车代步、上楼以电梯为主、长时间在空调房里伏案工作,使中青年群体失去了*基本的健身方式,体质健康却难言乐观。

在金融街上班的白领梁爽告诉记者:“现在别说氛围了,哪有做操的条件啊。上班时工作强度大、空间狭小、单位缺乏健身设施,下班时又要费时赶路、疲于应酬或忙碌家务,很难让锻炼身体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当前不少的调查显示,很多上班族处于亚健康状态,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普遍低龄化。同时很多人因长期伏案工作,还患有腰肌劳损、颈椎病、鼠标手、视力下降等职业病。北京市疾控中心**焦淑芳介绍说,因经济发展的速度较为迅速,体力劳动的机会和强度大大减少,现在*缺乏体力活动的人群集中在25岁至65岁年龄之间。

**普及颇有难度

“这种情况下,养生保健形成热潮不足为怪。但*好的答案还是进行锻炼,我们需要做好因势利导,促进民众参与运动,而工间操是*喜闻乐见、*省钱省力、*常规管用的一种方法了,”北京市职工体协秘书长吴孟群表示。

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李丽莉也认为:“面对职工体质状况不容乐观的现状,相比较而言,广播体操在群众参与上具有简易性和便利性。因此,**电台播放广播体操节目成为实施‘健康北京人计划’的一个抓手。”

据了解,为了全面提升市民的健康素质,《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于2009年8月启动,其中包括合理膳食、恶性肿瘤防治、母婴健康、控烟、健身等行动。规划要求在2011年,全市职工参与健身活动比例达到60%以上;其中,国有企业参与工间操活动要达到100%;机关事业单位要达到70%。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做工间操有助于个人健康,又有助于依靠单位文化提升形象,但是效果却很难说明显。“政府院校、科研院所还是不错的,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领导重视,具有传统性和延续性,文件通知能落实到实处,”吴孟群坦言,工间操在外企和私企推行的难度较大。

咨询项目,请扫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
在线咨询
领取资料
微信扫一扫、长按二维码、点击“在线咨询”,发送项目名或品牌名,立即咨询加盟项目。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