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梅花运动衣厂的缝纫车间,工人正低头忙着手中的活儿,从生产台上堆放的半成品可以看出,当时的生产规模很大
现在天津针织运动衣厂,梅花的印记随处可见,厂区公园的拱形门也被设计成了梅花的形状 本版摄/特稿记者苏里
这位工人桌上的搪瓷茶缸,证明它的主人是名老工人
梅花公司的生产车间大门,如今这里变成了“代工车间”
工人在向记者展示梅花运动服,如今如没大额订单,工厂已经不生产梅花运动服
本站文章谢绝转载,否则法律后果自负!
见证中国*块****诞生 当年销售*爆
红“梅”绽放世界**成代言
当老一代国产**逐渐被洋品牌 “吞噬”的时候,曾经红极一时又销声匿迹多年的梅花运动衣,正试着重整旗鼓。
记者日前探访了梅花运动衣的生产地��天津针织厂,“梅花”的气息犹存,但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光彩。
尽管年华已逝,但梅花当年的老员工表示,仍然有信心**梅花运动服的质量。
老工人回忆 当年“可兴盛了”
南泥湾路6号。天津,南开区。3月末。
下午的阳光斜射在飘扬的旗帜上,微风吹拂,旗帜舒展开来的时候,能看见上面印着一朵梅花的形状。这里就是天津针织运动衣厂。这个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老厂子,如今还存留着清晰的时代气息。
现任天津针织运动衣厂人力资源部部长的赏玉俭,是当年梅花运动衣厂缝纫车间的技术骨干。赏玉俭是1979年进的厂。回想起当时的生产情况,她说,“可兴盛了。”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生产线上的员工经常加班,几乎没有正点下过班。
其时,中国刚从一场*****的阴影中走出来,生产环节还很薄弱。“那时国家刚提出‘争质量,创**’。”当年梅花运动衣样板制作者、工厂技术部负责人吴春博说,大家都想为国家争脸。
赏玉俭印象特别深,当时的梅花运动衣厂有十个缝纫组,每个组有十五六人。加上其他组的工人,一共有300多人。赏玉俭所在的缝纫一组,正是梅花创**的**组。“从裁剪开始,样板室的师傅就盯着。”吴春博说,裁剪的时候,按说是允许有一定误差的,但那时为了创**,一分一毫都不允许有误差。
1984年的时候,梅花运动服获得了国家质量奖审定委员会颁发的国家**。“当时创下了2块国家**和一块国家银牌,那是当时全国*一无二的纺织**。”现梅花公司经理、原梅花运动衣厂副厂长李梦强说,语气里明显透着自豪。
周总理批示 解决“国红”掉色难题
梅花的老员工都熟知这样一个故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中国乒乓球队刚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中国乒乓球队队员庄则栋等到日本参加比赛。运动员穿的正是梅花运动衣厂生产的服装。“人家挺白的沙发,我们的运动员穿着国红的运动服往那一坐,起来以后,把人家的沙发套都给染红了。”现任梅花公司经营部经理吴春博说。
吴春博介绍,当时的梅花运动衣有三大特点,分别是款式新颖、穿着舒适、颜色鲜艳,因此深受欢迎。但有一个问题,就是国红这个颜色的衣服爱掉色。
回国以后,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要求梅花运动衣厂攻关,解决掉色的问题。“困难太多了。”吴春博回忆,“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缩水程度,还有一个就是色牢度的问题。”
缩水的问题从编织就开始解决,裁剪的时候也要预先考虑缩水的问题。掉色的问题则从染料本身开始琢磨,染色以后,原来烫两遍,后来改成烫三遍……终于解决了国红运动服掉色的问题。
山寨模特 拍出中国最早彩页广告
1981年前后,梅花运动衣厂推出了宣传彩页,是国内最早推出宣传彩页的厂家之一。现在看来貌似粗糙的彩页和装扮“老土”的模特,在当时却并不容易。
模特在彩页上穿的服装,正是吴春博挑选的。除了这个“服装设计”,用当下流行的话来说,摄影师和模特等,都是山寨版的。“掌镜”和制作都是由两位记者完成的。整个拍摄,也只用了两天时间。“模特都是从厂里挑的。”吴春博说,当时人们观念还比较守旧,说服她们“出镜”可没少花功夫。
吴春博介绍,梅花运动衣品种最多的时候,一共有上千个。上世纪整个60年代至80年代,从国家到各省级运动队,基本上都选择“梅花”作为专业运动队服。
除了给各运动队的运动员生产服装,很多著名运动员也是梅花的忠实顾客。
吴春博和他的师傅就给穆铁柱量过身形。吴春博还记得,他们站在一个椅子上,“才到穆铁柱的胳肢窝”。
中国重返** 赛场梅花盛开
作为一个专业的体育运动品牌,梅花成为了新中国*次参加**会即1984年23届洛杉矶**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指定运动服。
正是在这届**会上,许海峰穿着量身定制的梅花运动服赢得了我国**史上的**块**。“铁榔头”郎平和队友们拿下了**会排球**并在之后实现了世界排坛的五连冠辉煌。
1984年**会后,“梅花的名声更大、更供不应求了。”吴春博介绍,当时他作为技术人员,经常要去各地参加各种技术创新的会议。
在会议举办地,他通常都是当地体委的“座上宾”,当地体委总是派人到车站接送。“其实都是想能多要点梅花运动衣。”吴春博说。
吴春博说,每年开订货会的时候,梅花运动服在展会上的展位能占到几百平方米甚至上千平方米。当时梅花运动衣厂为了展会,还特别购买了两台类似现在的厢式货车的车。
梅花运动衣厂还赞助了第五届全运会所有的比赛服装。“那阵还不兴赞助这事。”吴春博说,梅花可以说是一直走在时代前面。
大方百货店相中停产运动衣 时尚青年怀旧
“花”开二度经典国货要进京
1997年的时候,梅花运动衣的销售就开始逐渐有些低迷。而梅花运动衣的存货,直到前几年才基本处理完。
2008年**会之后,怀旧之风再起,作为经典国货代表的梅花运动衣又在网络上热闹起来。不过,热闹的背后,仿造的也不少。
1984年的**会让梅花大*。25年后,梅花能否借着北京**的风,重新出发?接受记者采访的老职工对此都充满期待。
国内外**比拼 梅花难“开”
从1971年、1972年的时候开始往上走,一直到1988年,算是梅花最为风光的时期。1988年左右,梅花才慢慢开始转向民用,生产了一些诸如王子裤之类的服装,和老百姓的距离逐渐近了一些。
梅花公司的销售经理马有明说,当时李宁运动服开始发展起来了,国外的运动品牌也开始在国内发力。作为国有企业,当时的梅花并没有足够雄厚的实力拿出大把的赞助费和国外的运动品牌比拼。
1997年的时候,梅花运动衣的销售就开始逐渐有些低迷。而梅花运动衣的存货,直到前几年才基本处理完。
马有明说,现在钟情梅花运动衣的,除了追赶时尚的年轻人,很大一部分,是以前从各运动队退役下来的运动员,“他们以前穿过梅花的运动衣,知道梅花的质量好,穿着舒服。”
实际上,梅花运动衣一直在断断续续进行生产。现在天津市老年骑行队的服装是梅花生产的。“全国骑行队每年开一次会,天津的服装是最漂亮的。”马有明说。
接到批量的订单,梅花运动衣厂也能应对。不过,因为涉及到印染等问题,如果个人前来,需要的数量很少,就没法做。吴春博介绍,一般最低的起订量是,T恤400件起,套装200套起。
老园区成了“代工车间”
在天津针织厂,梅花的印记随处可见。这里是上世纪80年代天津标志性的花园式工厂之一。
从纺织开始,到染色,再到款式设计和生产制作,梅花运动衣的这些工序都是自己厂里完成的。现在,纺织、染色等原有的设备都还在,但因为主要是来料加工,染色的机器已经很久没有使用了。
走进梅花运动衣厂的缝纫车间,工人正低头忙着手中的活儿,是替国外的一家公司加工休闲运动衣。现在的梅花运动衣厂,主要是代工生产服装。生产梅花运动衣,那只是偶尔为之的事情了。
缝纫车间的南端,有一间色彩斑斓的小屋子。这个缝纫车间的小库房,是梅花运动衣厂的老工人胡锡斌的“自留地”。
57岁的胡锡斌1980年结束上山下乡的生涯,回到天津,随后就到了梅花运动衣厂。一开始是包装工人,1992年后成为生产车间库管员。
这个小格子间里,都是些针头线脑的小物件。五彩的线头装在靠墙的格子里,阳光投下一些斑驳的光影,是一道难得的风景。
没事的时候,胡锡斌就坐在桌子前,卷一支旱烟,抽一口,眯缝着眼听车间里踩踏缝纫机发出的哒哒声。
和胡锡斌一样在梅花运动衣厂工作近30年的,还有一些女工。缝纫机上放着的一个白色搪瓷茶缸透露了主人的身份。不过,它的主人更多了一份羞赧,见了记者的镜头就躲。
在梅花公司经营部经理吴春博的印象里,在梅花运动衣厂工作30年以上的老工人,现在还没退休的,大约有20人,不到现在厂里人数的十分之一。
借势**会 主打国货牌
“**会以后,老百姓的怀旧情绪又起来了。”马经理说,这是他最明显的感觉。以前定做梅花运动衣的几乎没有,**会以后,他最近接了两单共1000套梅花运动衣的订单,全是要求跟原来一样的款式,一样的梅花上表、一样的拉锁,甚至一样要印上中国两个字。
事实上,梅花并不甘于落寞。早在上世纪80年代,梅花为了保护自己这块民族品牌,毅然拒绝了阿迪达斯提出的收购建议。1988年,李宁想请梅花代工自己品牌的运动衣,最终也没有谈拢。
“我们希望能让梅花这个老品牌重新‘开’起来。”梅花公司经理李梦强说。
就在不久前,有几位80后的年轻人找到马有明经理,想通过网络店铺加上实体店铺的销售方式,让梅花再次绽放。“他们正在准备方案。”马有明经理说。
吴春博、马有明等几位接受记者采访的梅花老员工都表示,如果能通过网络销售把梅花再发展起来,他们也完全能够接受。
如果销售问题解决了,目前的梅花公司产品品质有**吗?
吴春博说,参加当年创立梅花**的专业技术人员,有的已经故去,有的则退休或离开梅花了。但终究还有一部分当年的技术骨干现在留在工厂。“我们还是有实力和能力把生产搞起来的。”吴春博提高了音量,大声说道,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创**的状态。
大方百货 希望代销“梅花”
北京专门销售复古国货的大方百货商店的翟经理告诉记者,他们目前还没有与天津梅花牌运动服厂家洽谈过,但非常想与之合作。
翟经理介绍,去年**会后,大方百货商店内的服装区,经常有打扮时尚的年轻人光顾,其中不少人都询问是否有梅花牌运动服,当得知没有时,不少人都很遗憾。特别是从去年10月份开始,每天几十人前来询问蓝色的梅花运动服。其中一些银行、国企单位还准备把梅花运动服当做春季运动会服装。
“前几天,还有3名英国留学生,用不太流利的中文,比手画脚了半天就是为了寻找‘梅花’运动衣的。”翟经理说。
因为没有合适的进货渠道,翟经理很着急,曾经销售了一些类似梅花的运动服,效果并不理想。她表示,希望通过本报能够联系上厂家,代销天津梅花老品牌运动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