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胶州市于家村通过发展辣椒产业“趟”出了一条特色致富路。如今,于家村成为全国*大的辣椒集散地。近日,于家村辣椒市场又接到一个1.2亿元的订单,村民着实发了一笔。截至目前,胶州市像于家村这样的“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116个。这其中与胶州市政协一如既往的通过调研报告、政协提案、社情**等方式建言推动是分不开的。
为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胶州市政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报告、政协提案、社情**等方式,呼吁发展“一村一品”,建议走“规模、特色、效益”的路子,引导当地农民培植特色支柱产业,树立品牌意识,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努力打造自身的核心能力,积极**参与**农业分工和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有利条件,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胶州市认真落实政协建议,通过专业村建设,积极引导乡村发展有基础、有规模、有特色、有潜力的品牌产业,形成了镇镇挖潜力、村村创特色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市已有“一村一品”专业村116个,生产主要集中在特色种养殖、轻工纺织、农产品深加工、市场经营等产业。
“特色”催生专业村
在“一村一品”发展过程中,胶州市把培育品牌、打造品牌贯穿于生产发展的全过程,推动资源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变、向村品经济转变。目前,全市已有近百个村庄通过挖掘自身的特色资源优势成功转型,“胶州大白菜”、“里岔黑猪”、“艾山牌粉条”、“北梁蜜桃”、“成嗣”萝卜、胶西马铃薯等农产品品牌**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大市场价值,也随之出现了粉条村、土豆村、花卉村、葡萄村、蜜桃村等等。通过“一村一品”发展传统产业和发展潜力大的产业,“小而专”的村级经济成为农民致富的依靠。
“**”拉着农户跑
在农业**企业的辐射带动下,胶州市逐渐形成了**企业建基地、基地**户、大户带农户的多层次生产体系,加速了“一村一品”发展步伐。与此同时,**企业又积极向特色资源靠拢,向主导产业靠近,向规模经营推进,为“一村一品”工程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全市通过**企业直接或间接带动生产的“一村一品”村有46个。如青岛御苑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是苑戈庄村成立的集脱毒马铃薯良种引进、繁育、**、购销于一体的综合性股份公司,直接带动3000多农户种植马铃薯,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利益链接机制。
协会**“闹”市场
围绕已形成的农业规模特色,胶州市因势利导,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励创办农村专业协会,蔬菜、马铃薯、花生等主导产业已形成规模特色,占有行业市场大部分份额。目前,全市登记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达到483家,特色产业全面覆盖,会员达到4万多个,带动农户9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