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的试点省份,安徽省始于今年8月的采购新政一直饱受争议。 但在昨日**的《建立和规范**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中,“安徽模式”的影子清晰可见。 这意味着,试点时采用的“量价挂钩”和“双信封”等方法,开始在全国范围**。但对于这两种方法,业内褒贬不一。 量价挂钩批量采购 目前,我国超过50%的**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零差率销售,预计到明年3月,这一比例将增加到60%。但是,该制度实施一年多来,基本药物的招标采购并未统一标准。 针对这一现象,***办公厅发布《采购机制》称,**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以省为单位,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基本药物;坚持**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发挥集中批量采购优势,招标和采购结合,量价挂钩、签订合同,一次完成采购全过程,*大限度降低采购成本。 按要求,负责基本药物采购的主体,是由**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采购机构,该机构将与**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授权或委托协议,与药品供应商签订购销合同并负责合同执行。 据***医改**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量价挂钩是此次新规的亮点之一,即通过编制采购计划,明确采购数量,实现一次完成采购全过程,这一方式将充分发挥批量采购的优势。 这一模式的优点包括:增加企业销售量,有效减少广告和营销的费用、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率和效益。此外,通过统一付款制度,由采购机构对药款进行统一支付,并将付款周期从过去的6个月以上缩短到30天等。 但这一方法的效果如何,业内仍有争议。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医改**朱恒鹏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以电煤采购为例,阐述了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困难。 “电煤采购量和价格每年签订合同,结果是――如果预测来年煤价上涨,煤炭企业不愿意签量价挂钩合同;反之,电力企业不愿意。”他表示,和电煤采购相对单一的品种相比,药品招标涉及的厂家和药品种类成千上万,因此很难制定有效的量价挂钩合同。 如何管好“双信封”? 《采购机制》**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解决药品价格虚高的问题,安徽的试点结果显示,全省药价降了一半。因此,为降低药价立下汗马功劳的“双信封”制度,也成为《采购机制》鼓励各地采用的招标制度。 对于“双信封”招标,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多次表示“不看好”,原因是,第一个信封的设置很简单,几乎所有合法企业都可进入;而第二个信封就是“拼价格”。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牛正乾认为,按照国家发改委制定的*高零售价,近七成基本药物零售价不得超过10元,按照目前的物价标准,已经非常便宜。而且,基本药物的开销在药品总费用中尚不足5%,另外的九成以上才是更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对今年安徽招标结果的调查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新政之下,不少药品的中标价之低,确实令不少业内人士惊呼 “不是严重亏本,就是偷工减料”,如1片牛黄解毒片还不足1分钱,1支藿香正气水仅需1角等。 在降低药价的同时,如何保障药品质量?针对这一问题,***医改办公室负责人称,除了在采购环节中,淘汰质量和信誉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还将建立 “黑名单制度”,一旦出现恶意压低价格、供应质量不达标药品等行为的企业,采取清除出全国药品招标采购市场的处罚措施。 该负责人还强调,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并不是单纯降价,而是在保障企业合理利润的基础上,压缩不合理的流通环节费用,从而实现价格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