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评级:2实际GDP增长率:4.3%
通货膨胀率:2.5% 人均GDP:34127美元
芬兰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高。在工业领域,除木材加工、造纸和林业机械等传统支柱产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外,在**近年来的强力支持下,研发费用大量增加,刺激了高技术工业的发展,如电子、冶金、机械制造、化工、生物、能源和环保工业等。
芬兰的服务业分为私人服务业和公共管理服务业两大类,主要包括商业、贸易、旅馆、饭店、银行、保险、社会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
对外贸易在芬兰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能源消费的70%和工业生产所需原料的68%需要进口,而工业产出的50%又需要出口。2006年,在活跃的国内私人消费和强劲的外部市场需求带动下,芬兰的商品出口和进口均取得高于17%的高增长,分别达到617.6亿欧元和526.0亿欧元,贸易顺差91.6亿欧元。2007年,芬兰商品贸易进出口增长速度有所放慢,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3%,达1227.1亿欧元;其中,商品出口656.9亿欧元,增速降至6.4%;商品进口570.2亿欧元,同比增长8.4%;贸易顺差略减至86.7亿欧元。
从贸易结构来看,芬兰出口的主要商品是电子通讯设备、纸张、纸板、纸浆、金属制品、机械设备、化工产品和船舶等,进口的主要商品有矿物燃料、电力机械设备、塑料制品、药品、纺织品和食品等。芬兰的主要贸易伙伴为欧盟国家。2007年,芬兰主要出口目标市场依次是德国、瑞典、俄罗斯、中国和英国。
中国与芬兰两国经济互补性较强,近年来双边贸易保持着高速发展态势。在2003~2007年的5年间,中芬双边贸易额的平均增速为32%,其中,2004年的增幅更是高达59.3%。
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2007年,中国与芬兰双边贸易额*次超过百亿美元,达103.6亿美元,同比增长28.2%。其中,中国对芬兰出口65.6亿美元,同比增长32.4%;中国从芬兰进口38.0亿美元,同比增长21.5%。芬兰已经连续4年成为中国在北欧的**大贸易伙伴,中国则已经连续5年成为芬兰在亚洲的*大贸易伙伴。自2005年中方*次实现贸易顺差后,顺差额连年增长,2007年为27.6亿美元。
目前,中国向芬兰出口的主要商品是纺织服装、粮油食品、轻工产品和机械设备等,中国从芬兰进口的主要商品包括造纸机械、纸及纸板和通讯设备等。中国的纺织品、服装、鞋和旅行用品对芬兰消费者很有吸引力,而芬兰的纸张、毛皮、医疗设备等产品在中国也很受欢迎。
总体风险评估
近年来,依靠高科技发展,实行多样化经营,芬兰经济稳定而充满活力。未来两年,投资将保持温和稳定增长。对外国投资者来说,芬兰所处地理位置优越,既是欧盟、欧元区成员,面对统一大市场,没有汇率风险,又可以作为进军俄罗斯、波罗的海国家市场的跳板。
中国和芬兰**关系友好,经济上互补性强,双方在各个领域的交流日趋频繁,尤其是经贸合作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中芬两国经贸关系正处于历史*好时期。
不过,由于芬兰是欧盟成员国,执行欧盟现行的贸易政策,我国出口芬兰的商品品质鉴定、技术合格评定、卫生检疫、安全要求等方面要全面采取欧盟的标准和制度,市场准入门槛较高。此外,芬兰传统贸易伙伴在欧洲,对中国企业及其产品有待进一步认识,因此中国企业还必须应对市场**的难题。
根据对当前总体形势的分析和评估,芬兰的参考评级为2级,国家风险水平低,未来风险水平有待观望。资料来源:《国家风险分析报告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