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引资30年:从过度崇拜到过度警惕

2011-08-03来源 : 互联网

亚美大宁控股权争夺曝光后,媒体大多纠结于当地**与外方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利益勾结。事实上,纵观这桩情不投、意不合的“包办婚姻”,其背后更多凸显的是我国对待外资的政策和态度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演变。

尤为值得一提的一个细节是,2004年,国家发改委在函复承认亚美大宁确实存在违规之处的前提下,以“考虑到为保持对外工作的连续性,维护对外形象”为由,确认了前述山西省计委的越权批复合法。而这个批文正是亚美大宁获得采矿权的必要条件之一,而今这个追认也让中方夺回大宁煤矿控股权面临更大障碍。

毋庸置疑,上述“维护对外形象”的说法,折射的正是外资企业一度在国内享有的“超国民”待遇。到底该如何对待外资,从改革开放之初到加入WTO,再到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等标志性事件,政策一直在演变,争论也从未停止。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内曾围绕是否应该利用外资、以市场换技术是否必要,展开了激烈争论。1988年前后,围绕外资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中国是否被外资利用的问题,第二轮争论再次展开。

改革开放之初,国内经济建设需求旺盛,但建设资金却极度缺乏,特别是外汇资金的缺乏成为彼时经济“大干快上”的瓶颈。地方**和国内企业在引进外资时,更注重于“*”本身,而忽略了对于控股权的把控,忽略了引进管理技术经验的重要性。

上述晋城市**引进亚美大陆的案例正是如此,当地**招商引资的本意就是为了解决****的难题,*终接受了外方“必须控股”的强硬要求。

时至今日,引入外资的概念正在步入理性灵活的新阶段,**产业的安全被提上日程。以煤矿业为例,2005年5月颁行的《***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矿区的资源开发由国有资本控股,类似亚美大宁煤矿的案例自然不会再次发生。

这样的底气源于中国经济实力的持续提升,“缺*”已经成为历史,中外企业合资行为变得更加理性化、规范化。包括《反垄断法》、《外商投资知道产业目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的颁布,明确了限制或鼓励外资进入的行业和地区,也让中国**对待外资的态度更为理性。

甚至在相当程度上,与当初对外资的过分崇拜相反,目前国内频频出现的是对外资的“过度”警惕。凯雷徐工合并案历经三年磨难无疾而终,国有银行引入外资改制不断遭遇“贱卖”质疑,东航和新航合并案因为国航的搅局而告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激起的保护民族品牌讨论,一桩桩、一件件,外资魅力难再。

话说回来,对外资一味示好固然不可取,把外资当做大灰狼同样有些杞人忧天。公众所关心的无非是对待外资的“度”如何把控的问题,该鼓励的大方鼓励,该限制的严格限制,这也正是目前**对待外资的态度。2008年的**工作报告提出,要优化利用外资产业结构和地区布局,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外资享受的“超国民待遇”越来越少,中国**开始掌握主动权,通过政策引导外资进入对我方有利的行业,比如,鼓励外资进入高***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严格控制外商投资“两高一资”领域,可以加速中国产业升级,同时还能促使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促进中国经济平衡发展。

咨询项目,请扫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
在线咨询
领取资料
微信扫一扫、长按二维码、点击“在线咨询”,发送项目名或品牌名,立即咨询加盟项目。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