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鹿时代 毒奶粉重生链条解析

2011-08-03来源 : 互联网

尚未**元气的中国乳业市场在春节前再次阴云密布。

由上海熊猫乳业公司引发的三聚氰胺超标事件余波未平,三聚氰胺的幽灵再次肆虐市场:随后,陕西渭南乐康乳业、陕西金桥乳粉、山东“绿赛尔”纯牛奶等企业又相继出现了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奶糖、面包、冰激凌等制品。

第二轮奶业危机正在蔓延!官方掌握的信息显示,这批毒奶粉为2008年三鹿事件之后的残留奶源,涉案的多是二三线城市的中小企业。2009年2月9日,***食品安全委员会高调亮相,宣布全力打击毒奶粉。

这些当年宣称被销毁的毒奶粉为何又幽灵重现?它在怎样的利益链条上流动、乃至卷土重来?

问题奶粉去向成谜

王丁棉这几天很担忧。他的身份是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在业界以*说真话、*揭露**著称,素有“王大炮”之称。但他对记者坦言:“*近压力很大。”

“压力来自于**和企业,他们认为我的言论在打击乳品市场信心。”王丁棉说,三聚氰胺已成为我国乳业的毒瘤,若不****,后患无穷。

王进一步解释,2008年三鹿事件后**相关部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对问题企业的处理和受害者赔偿上面,但并未对那些召回的毒奶粉进行统一监管,而是交由企业自己处理。“此番第二轮危机就是当时2008年三鹿事件的后遗症。”王说。但现在,新成立的食品安全委员会由***副总理**强担任主任,宣布对近期发现的毒奶粉要全部销毁,对不法分子要予以严惩。

据记者了解,当年含三聚氰胺的问题奶粉中,仅三鹿集团封存的婴幼儿奶粉就达到2000余吨,而其他企业召回、销毁的数量并没有公开。

“如果大规模召回问题奶粉,企业需要付出很多*。一些企业为了减少损失,**不理会我们的退货要求,经销商进退两难。”一位乳业经销商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三鹿事件后,有些企业的**并没有实现。

而召回的问题奶粉*终也是去向成谜。

一位地方监管部门人士对记者透露,按照规定,企业召回和处理的情况必须向监管部门报告,但很多企业并没有执行。按照当时的分工,质检部门管生产、农业部门管奶站,而工商部门主要负责流通,“并未对问题奶粉进行处理和监督,时间一长就没人问了”。

但也有例外。记者获悉,当时也有一些地方**曾对问题奶粉集中销毁,但因为成本比较大,没有大规模推行。如在2008年底,广州就集中销毁了近千吨奶粉。据一位参与此次销毁的人士说,如果涵盖运输、焚烧、无害化处理环节,在广州销毁一吨奶粉的成本是2000元,而东莞则在1000元左右。

“销毁成本居高不下,因为毒奶粉很难**销毁——焚烧对锅炉损害较大,后期清理麻烦;而填埋又怕被人挖出来翻新。总之目前尚未能找到一种低廉、合适的处理办法。”上述人士说。

究竟企业在这些问题奶粉回收之后,采取了怎样的处理方式?这对外界而言几乎是一个谜。多数大企业也不愿意正面回应记者的疑问。

光明乳业新闻发言人龚妍奇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光明在当时是酸奶出了问题。“这主要是散奶造成的,在当时有5%的奶源来自散奶,现在光明已经不收散奶了。”龚妍奇告诉记者,那些问题酸奶很快就过期自行销毁了,也没有用户进行退货。

谁是幕后黑手?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多方查证与了解,问题奶粉流通和买卖路径已经逐渐浮出水面。

目前,市面上的问题奶粉主要有三种流通路径,一种是经销商手中未召回的存货;另一种是企业自身召回后并未销毁,转而使用的部分;*后一种则是部分大企业将问题奶粉卖给中间商,再由中间商转手卖给小企业的部分。

王丁棉估计,在2009年6月经销商手中存货大概为10万吨左右,而其他两种路径的问题奶粉则成为永远的谜题。

不可思议的是,在三鹿事件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经销商兜售问题奶粉已是业界的潜规则。

一位从事乳业的浙江籍商人对记者透露,一位中间商就曾向他销售过低价问题奶粉。这位中间商告诉他,手中的奶粉多是从企业直接购买的,“可以充分满足需求,要多少有多少。”事实上,这种方法极为隐蔽,企业把问题奶粉卖给中间商,而通过中间商进入市场,企业几乎不用承担任何风险,出了问题,企业也能推得一干二净。

而王丁棉向记者回忆,2009年6月他去参加福建举行的一个巴氏奶论坛时,晚上就有一位饲料商辗转找到他询问问题奶粉一事,希望王丁棉能帮忙出主意。

这个饲料商对王丁棉说,他认识一个大经销商手里有六七万吨含三聚氰胺的问题奶粉,价格非常便宜,他想把这些奶粉加到饲料中去。但这种想法遭到了王的反对。王告诫他说,牛吃了这种饲料产出的奶也含有三聚氰胺,而鸡吃了产的蛋中也会含有相同的物质,被查出来会出事。“后来他听了我的劝告放弃了,但可以想象,很多中小企业难以拒绝这种低价诱惑。在当时,这种‘地下市场’仍然有很大的空间。”

此外据另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三鹿问题爆发后有些企业召回问题奶,销毁的只是一小部分,而大部分被储存起来等风平浪静之后继续使用。“这些问题奶回收后不可能把三聚氰胺提取出来,因为提取成本很高,他们想出一种折中的办法:把问题奶和好奶按比例混在一起进行稀释,只要三聚氰胺含量达到国家标准就可以重新销售了。”

2008年10月8日,有关部门在权衡各方利益之后发布了一个三聚氰胺限量值的公告,其中规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1mg/kg,液态奶等为2.5mg/kg,高于以上指标均不能销售。

王丁棉坚持,这个规定更多体现了企业利益,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可以对问题奶粉进行稀释然后再出售。“我多次反映取消这个规定,但都没有结果,从这次危机看来这个限量值的规定始终是一个隐患。”

记者了解到,上下游供需关系的失衡是导致一些企业铤而走险、使用问题奶粉的一大原因。在三鹿事件之后乳业发展一度停滞,收奶价跌到了1.5元/千克,很多受到严重影响的奶农开始转行。而到了2009年9月,由于奶源不足奶粉价突然狂飙,增幅高达50%~80%,全国爆发了一轮奶源大战,由此曾经隐蔽的问题奶粉开始通过以上三种途径大规模流向市场。

“目前奶业市场**到了90%以上,但*艰苦的日子仍未过去,不破不立,必须采取严厉的政策**三聚氰胺的幽灵,否则很难避免危机的再次发生。”上述业内人士如此评说。

记者观察

重典不出企业良知难期

屋漏偏逢连夜雨。

在遭遇三鹿事件之后的中国乳业一直在艰难复苏,但正在这个关键时刻,三聚氰胺危机却再次袭来,中国乳业界再次面临严峻的考验。

1月30日北京寒气袭人,这天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召开了2010年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会议,在此会上曝光了上海熊猫乳业、陕西金桥乳业、淄博绿赛尔等5家产品三聚氰胺超标的公司。据悉,这些公司生产的产品均使用了2008年未被销毁的问题奶粉,性质非常恶劣。一位与会人士说,他心情十分沉重:“无良企业的行为,很可能再次冲垮消费者刚建立不久的信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此次会议召开之后的几天,陕西又曝出了渭南乐康乳业三聚氰胺超标事件,目前至少有28吨的奶粉被销往广东。

一时间整个乳业界风声鹤唳,三鹿事件之后的问题奶粉为何至今仍然肆虐?究竟谁该为此次危机买单?

“危机的再次爆发与**部门的监管不力有直接关系,三鹿事件只对涉案企业进行处罚、对大企业进行监督,并未对问题奶粉统一安排处理,这是造成今天现状的原因。”一位业内人士评价说。

在他看来,**对当地企业也有纵容之嫌,比如陕西渭南乐康乳业在事发前,当地质检部门曾出具过合格报告,而后在销售地广东却被查出三聚氰胺超标。“现在当地质检部门宣称送检的产品是合格的,但为什么质检部门不主动去工厂进行抽查呢?这背后究竟是隐藏着**交易还是失职行为就很难说了。”

一位地方质检部门人士也对记者抱怨说,地方企业数量多、产品量大,很难对产品进行**监控,基本上都是出事后才发现。他表示全国仅大大小小的乳企就2000多家,不可能**监管,很多都是靠企业自觉。“关键在于对企业惩处的力度太小,一些企业涉案后,交笔罚金整改后继续生产,实际上很多整改都是无效的,隐患依然存在。”

事实上,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乳品上下游行业经过了整整一年的整顿,至年末已有6377个收奶站被取缔,使目前全国的生鲜奶收购站存留至1.4万余个。“此前的收奶站往往是牛奶造假的重要环节,三聚氰胺事件之前**处于无**状态中,对收奶站的重拳整治,是杜绝牛奶造假发生的关键,经过这一年的清剿与整顿,奶源的质量安全比以前已放心多了。” 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说。

但即便整顿了奶站也并没**杜绝“毒奶粉”,大量未被销毁的问题奶粉成为了**监管的盲区和死角,这背后充分暴露了我国企业责任感的缺失。

王丁棉认为,我国目前的监管体系多是以企业自管为主,如问题奶粉需要由企业召回、由企业来销毁,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企业的自觉性。但在经济利益之下,很多企业并不能按照规定来做。“因此**部门必须要有一套自己处理问题奶粉的方法和系统。”

王曾建议由**出资在一些城市建立废奶回收工厂,回收问题奶粉,然后进行无害化处理,将处理过的奶粉用于饲料、提取出来的三聚氰胺卖给化工厂,如此一来就能**解决问题奶粉的出路问题。他第一次提出这个观点是在2009年3月农业部一个农副产品标准研讨会上,但*终没有被采纳。

“其实建立这样的一个公益性质废奶回收工厂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除去此次问题奶粉不说,在平时全国每年也会产生3%~5%的过期奶,这些过期奶去向一直没有监管,一些企业会把这些过期奶重新加工再销向市场。”王丁棉说,**应该出台政策将过期奶交由**部门统一处理,在废奶回收工厂里进行二次处理。

“从长远来看,依靠**部门24小时对企业进行监控是不可能的,没有这么大财力和物力,必须依靠严厉的政策和高举报制度,建立公正的、第三方的行业协会进行监督,同时通过宣传提高消费者的鉴别能力,来共同建立一个安全的乳品行业。”王透露,他已将建立公益性质废奶回收工厂的方案交给人大、政协代表,希望能成为今年两会的议题。“希望中国乳业阴霾尽快散去,阳光可以早点重现。”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