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钢“二嫁” 首钢20亿重组通钢

2011-08-03来源 : 互联网

刚拿下长*钢铁不久的*钢集团,又马不停蹄辗转北上将曾上演“陈国君血案”的通化钢铁集团纳入麾下。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渠道获悉,通钢在经历“陈国君血案”4个多月后,再次重组一事*终尘埃落定,*钢将以20亿元左右的资金入主通钢,并成为控股方。

20亿入主通钢

“*钢重组通钢是通钢人民的幸福”一幅幅*红的标语悬挂在通钢集团厂区。

1月6日,*钢派出生产、设备、财务等综合部门管理人员共计30余人开赴通钢,此次*钢前来视察的目的正是为接手通钢做摸底调查。以上标语正是通钢迎接*钢这位新“婆家”的热忱欢迎。

“我们欢迎*钢重组通钢,我们知道*钢要来视察,已在前一天打扫了整个厂区。”通钢集团一位普通干部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如是说。

为迎接*钢这位新“婆家”,通钢拿出了东北人特有的热情。粉刷一新的厂区和一幅幅*热洋溢的欢迎标语,都表达了通钢人对*钢这位新“婆家”的热情之意。

随着民营企业河北建龙集团的“黯然”离去,拥有显赫国资背景的*钢集团,这次被通钢拥为座上宾。

相比于对*钢这个战略投资者的热忱,民企建龙集团则在通钢遭遇了悲惨结局。

2005年12月30日,建龙集团以8亿元资金,加上吉林建龙的6亿元净资产,拥有了“通钢”36.19%的股份,吉林省国资委拥有46.64%的股份。

“通钢当时引入建龙的时候,很多员工就不太愿意,通钢是个老国企,多数员工的国企情结很深,突然进来一个民营企业,很多人带有抵触情绪。”上述通钢干部表示。

事实上,正是这种抵触情绪和国企情结为后来发生的“通钢血案”埋下了隐患。

2009年7月,建龙提出要控股通钢并与吉林省政府方面达成一致协议,但这一重组却得到了通钢员工的极力反对。7月24日,通钢员工的反对情绪终于爆发到了极点,这一天,建龙委派到通钢的总经理陈国君被围殴至死。随后建龙集团宣布永不参与通钢重组。

2009年8月5日,通钢原董事长安凤成被免职,崔杰被任命为通钢集团党委书记。与此同时,吉林省国资委正着手做的一件事情是,为建龙“清算、撤股”。

虽然,通钢上演过“陈国君”血案,但通钢并没有随着河北建龙的撤出而停滞再次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脚步。2009年8月7日,《吉林日报》头版刊出《从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要求看通钢的路径选择》一文。文章说,通钢要实现健康发展,需要积极靠近战略投资者,加快改革重组的步伐,对自身进行升级改造。

“通钢只有通过重组才能生存,被重组是不可避免的命运。”上述通钢干部对记者说。

记者获悉,*钢集团在2010年元旦前夕已经与吉林省国资委草签了重组协议,*钢将斥资20亿元左右控股通钢,但至于各自股份所占的比例,记者并不得而知。

为此,《中国经营报》记者分别致电*钢集团、吉林省国资委进行求证。*钢相关人士并未直接否定记者的问询,以不了解具体事宜为由婉拒了记者的进一步问询,而吉林国资委相关官员也未否定*钢重组通钢一事,但对于*钢注资通钢的具体数额和所占股份比例,该官员表示不清楚。请记者以正式公告为准。

只嫁“国企”

有“陈国君血案”教训的吉林省政府,再次重组通钢,显然谨慎了许多。

“此次通钢重组,我们职工代表也参与了,与国企重组我们还是比较满意的,都是国家的资产,文化体制都差不多,有安全感。”一位通钢老员工对记者表示:“国企和民营企业的文化和体制就有很大差距,与建龙的决裂也说明了这点。”

在这位员工看来,*钢此次能入主通钢,一切进展都比较顺利。他认为,国企更注重社会责任,而民营企业则只追求利润*大化。

据了解,在2009年12月22日,吉林省副省长竺延风曾到通钢视察工作,并召集处级以上干部召开了一次关于通钢内部改制重组的会议,有了解该会议的通钢人士向记者透露说,竺延风在会上明确表示,通钢的重组应该*先考虑体制和文化融合。

显然,有了前车之鉴的吉林政府方面,已将职工安置和稳定看做通钢重组的重要考虑因素。

“*钢给的条件还算合理,对员工的考虑比较多,*钢进来后,我们的工资据说还要涨。”通钢一位老员工满怀期待的对记者表示。

采访中,记者能感受到,通钢的员工有着浓浓的国企情结。“过去很多民营企业并购,只把目光盯在当地政府身上,认为只要把政府摆平就万事大吉了。岂不知大型企业是一个多重利益的集合,有着复杂的生态结构。”在通钢工作了20多年的一位老员工分析说。

“事实上,建龙与通钢的决裂,对民营企业的下一步并购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著名学者、并购专家马光远说。

马光远认为,企业并购应该尊重市场行为,通钢的重组,*该反思的应该是政府方面,如果按照目前的法律、法规,在国企整合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做到效率和公平兼顾。国资委成立后,通过建章建制,特别是在国有产权的转让方面制定了大量确保程序透明、公开的规章制度。比如,要求国企产权转让挂牌交易等等,并将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作为改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但是,在实际执行中,这些规定大多打了折扣。改革30年*大共识之一就是国有资产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国企改革多年的历史也表明:在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的低效率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国有企业必须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关键是如何退得有效率,如何退得公平。

重整通钢

事实上,*钢重组通钢之前,曾与央企鞍钢竞购通钢。

“在河北建龙撤出通钢以后,鞍钢高层曾几次来通钢谈及重组一事,后来*钢也表示了重组通钢的意愿,*终成了二选一的抉择。”上述通钢干部表示。

不过,相比于*钢来说,鞍钢的“诚意”似乎略微欠缺。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当时鞍钢提出的条件是:若鞍钢重组通钢,第一,通钢必须放弃1000万吨产能的发展目标,因为这与鞍钢的整体规划不适合,鞍钢想把资金和精力更多地放在对通钢进行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品结构方面;第二,吉林省国资委所有的通钢资产采用无偿划拨的方式,转让给鞍钢。

过于苛刻的条件,吉林国资委表示难以接受。

另一面,据某媒体报道,目前,鞍钢与早年前重组的辽宁本溪钢铁集团的合作已经停止,这让央企背景的鞍钢集团“烦恼不已”。

我国著名钢铁专家、中国联合钢铁网副总级*席分析师马忠普认为,鞍钢与本钢的重组一直处于“联而不合”,鞍本重组的不顺利或多或少影响了鞍钢进一步重组的步伐。此次通钢被*钢竞得,有些意外。

在马忠普看来,无论是从企业规模还是地理位置,鞍钢的优势更为明显。

相比于鞍钢,*钢则提出了更为“宽松”的条件,*先斥资20亿元左右注入通钢,这或许正是吉林国资委难以抵御的“诱惑”。另一面,能妥善安置员工并增加员工工资的条件,正满足了吉林政府方面“稳定”当先的诉求。

“*钢重整通钢的决心很大。”一位通钢员工介绍说,“通钢现在已经开始淘汰落后产能了,目前已淘汰了5个300立方米的高炉,在不久之后将上马2600立方米的高炉。”

“*钢此次重组通钢表明*钢的战略意图很明显,*钢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不断的并购重组来扩大产能。”马忠普对记者说。

在马忠普看来,*钢搬迁到河北曹妃甸后,四处被河北钢铁集团所包围,在进一步发展上大受局限,*钢的确有向北扩张的愿望,通钢虽然年产只有600万吨,但对于*钢来说也弥足珍贵,*钢只有通过不断的跨区域整合重组才能在钢铁界不被夹击,因为钢铁具有规模效应的特点,做大才能做强。

目前业界评出的全国钢铁行业竞争格局中的“三皇五帝”,这里并没有*钢的身影。

据*钢集团网站介绍,2007年*钢集团销售收入为1090亿元,实现利润水平43亿元,钢产量1540万吨,职工近8万人。

*钢集团2009年跨区域重组并购大事记

2009年8月8日

*钢正式重组长*钢铁有限公司。

2009年8月21日

*钢又与贵阳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组贵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

2009年11月4日

由*钢控股51%的北京京西重工有限公司于美国当地时间11月2日在底特律签约收购美国德尔福公司的减振制动部门。这是我国*大海外并购案。

2009年12月

*钢开始北上吉林,与吉林国资委洽购通钢重组一事。

*钢董事长朱继民曾表示,建设新项目和兼并重组两种途径“双管齐下”,才能让*钢提出的在2012年达到3000万吨产能的目标实现。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