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19日,30名大学生选手在省会参加了河北省第二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总决赛。至此,历时7个月之久,全省72所高校、15万大学生参加的一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终于落下了帷幕。近年来,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上升,为应对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新问题和挑战,从2006年起,我省在全国**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择业指导”列为全省高校在校生的公共必修课。目前,这种做法已在全国高校**。
究竟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究竟可以起到怎样的作用?一门单纯的公共必修课能不能从一定程度上破解大学生的就业难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总决赛的赛场。
他们有的想当村官,却被评委假设的土地纠纷难为得面红耳赤、张口结舌;他们有的想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进个对口单位,却被“观察团”告知目标岗位的待遇已经**像从前那样人人称羡;他们有的想自主创业,实现从小到大的舞蹈梦想,却不得不面对一大堆成本核算之类从来没有专门学过的难题……
他们是***的大学生,在中国大学教育从**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之际,在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中,河北省第二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总决赛给了全省15万高校学子的代表一个展示人生梦想与理智思考成果的平台。
在决赛现场,我省某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一位指导老师告诉记者,虽然在校园里的实践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并不一定像赛场展示的那样充满了**和梦想,“但它破解了学生们一些很现实很琐碎的小困惑,可以变成解决就业难大问题的一个不错的抓手。”
规划一问:就业难不难?
“60%。”总决赛现场,我省某专科院校的就业指导老师表示,根据该校2006年至今累计的统计显示,约有60%的新生在初入校园时对毕业后顺利找工作信心不足。“比相应年份顺利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比例还低。”这位老师告诉记者,“所以我们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先就是要破解学生的疑问――― 就业到底难不难。”
为什么专科生们对自己信心不足?
这位老师认为,现实的就业压力仅仅是一个方面,学生对自身能力、高校期间学习生活的特点以及未来就业的趋势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思考,也是造成信心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信心不足的不仅仅是专科生。“大学**像中学那样,有‘升学’这根无形但明确的指挥棒牵引。小到上课,大到未来的就业,时时需要选择,被应试教育包办惯了的学生,就好像从‘计划经济’突然进入了‘市场经济’,一时间无所适从是可以理解的。”燕山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苏静表示,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确定可行的职业目标,是帮助学生在入学后及时调整心态,完成角色转变,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办法:“早有正确的思路,早付诸实践,就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原来觉得大学生活很漫长,就业
遥遥无期,做了职业生涯规划才发现,在大学里要学的东西有那么多,要锻炼提升的个人素质又有那么多,四年时间简直不够用――― 回头再想就业问题,底气却足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