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组文章报道的几位“80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互联网作为自己的创业金矿,这也是一大批“80后”的选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互联网给他们带来很多乐趣,也让他们发现了无限可能。 近来,有关“80后”的讨论很多,包括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的做事风格,甚至是衣着装扮等。其实,无须大惊小怪,因为他们的时代就将来临。 只不过大家在讨论时,暗含的潜台词是:他们应该还是孩子,还没有长大,他们是温室长大的一代,是宠儿。但事实并不尽然。 无论是戴志康、李晋吉还是赵宁、他们的成长道路也许平坦,但创业路并不平坦。他们失败过,现在也不能算成功,他们仍在坚持。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乐观中坚持。当然,因为缺少经验,管理是“80后”的硬伤。 有人批评“80后”是信仰缺失的一代,他们在外界社会与内心世界的夹击下,矛盾过,迷茫过,不知道是该听从内心声音,还是屈从社会规则。他们也许还在彷徨,但彷徨不是“80后”的“**”,每代人都有过彷徨的时候。 “80后”看似没有“方圆”,但不能否认他们有规矩,他们是更有市场意识的一代。他们希望付出一分就有一分的回报。 在“80后”中,年龄大的也快三十了。三十而立!是他们尝试承担责任的时候了,是他们发力的时候了。一代人如果没有声音,才更让人担忧。他们毕竟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 “80后”已经大步走来,不只在互联网。社会不该忽视,更不能漠视,而是有必要、更有责任给他们以机会。给他们成长的机会,包括摔跤的机会,也为他们敞开成功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