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筹备,184天不间断的运行,上海世博会31日晚间将落下帷幕。作为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的“***”,局长洪浩的心情既激动、自豪,也充满了留恋与不舍。记者专访了这名“世博人”,请他畅谈在世博收官之际的个人感想。
■谈“世博经验”
洪浩:世博会从*初申办,到现在即将顺利闭幕,时间跨度长达10年。回顾这段历程,我对办世博的“经验”有三点感受和体会。一是靠恒心和毅力;二是靠服务意识;三是靠实事求是的态度。我说的这“三靠”仅仅是个人想法。或许有人会认为,世博会是举全国之力,集全国乃至世界智慧来办一件事,这样的模式难以复制。但我认为,举办世博会的经验也有普遍性,有许多可以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对我们都会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谈“隐性**”
洪浩:除了上海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之外,上海世博会给上海的发展留下了宝贵**。
*先,进一步提升了上海的自主创新能力。
其次,促进上海市民先进理念的养成,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综合素质。再次,培养出高水平、高境界的志愿服务队伍。
世博也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我认为,一是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二是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三是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四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五是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等等。这些宝贵的精神遗产,将对上海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谈意义,聊评价
洪浩:对于上海世博会的评价,我们一直坚持一个观点:组织者说了不算,评价的话语权应该交给**展览局、世博会参展方和广大参观者。在10月1日,**展览局***洛塞泰斯先生在出席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日活动时曾这样评价:上海世博会不仅**了一个又一个新纪录,也为世博事业树立了一个又一个新**,在世界各国人民之间架起友谊的桥梁,给全人类留下了宝贵**。
上海世博会不仅仅是在世博会历史上**了参展方*多,园区规模*大,累计参观者*多等纪录,更重要的是上海世博会推出了两大创新―――城市*佳实践区和网上世博会项目,丰富了新时代世博会的举办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