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开大门才能建成“乐园”
编者按: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属于战略性的新兴高***产业。上海航天作为一大国有企业,热情引进民营企业参与控股,共同开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个案例深刻地告诉我们,上海要大力推进高***产业化,必须敞开胸怀,打开大门,引进民营资本,嫁接活力机制。这是别无选择的抉择,是当前形势下解放思想的重要一环。
推进高***产业化,是新创意、***、新产品乃至新的商业模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是新市场的发现和**过程。用什么思维和机制推进高***产业化决定其成败存亡。高***产业自身的创新规律,国内众多的产业实战案例,都决定了上海高***产业化发展,必须进一步发挥好市场主体作用,更多地运用市场配置,通过优胜劣汰的机制来做选择和扶持。这就是说,光靠国企关起门来做不行,既做不大也做不强,必须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和各方力量参与,不管是本地企业还是外地企业,不管是国企还是外企、民企,都要敞开大门,热忱欢迎,真正使上海成为海内外各类创新资源汇聚、科技人员和企业家创新创业的乐园。
引进民营企业特别是高***企业,不光是引进民间资本,更重要的是引进富有活力的机制。上海航天有技术、有人才,但是原来“差一口气”的,就是市场活力和分配动力。引进民企之后,直面市场、灵活通达,经营者持股、重奖科技人才等等,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这个案例,对于一些至今还封闭在单一所有制的观念桎梏中的同志,无疑是击一猛掌。
本报讯浙江杉杉股份董事长庄巍和深圳大族激光副总经理唐泳都没有想到:经过短暂洽谈,他们两家外地民营企业前不久入股上海高***产业化**项目,而且还是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这样的“正宗国企”合作。
“今年6月底上海航天找我们洽谈,8月份达成意向,11月底完成签约。目前,1500万安时的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生产线正在建设,估计明年2月能试生产。”庄巍兴奋地表示。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项目,是上海高***产业化核心项目之一,提供未来国内各类新能源车的“心脏”。项目*期投资9000万元,上海航天旗下两家企业占股64%,杉杉股份和大族激光各占股18%。按计划,到2012年将达到1亿安时动力锂离子电池和6万套动力电池系统生产能力,届时各方投入的注册资本金也将达到4.5亿元。
战略性项目投资额度大,为何能在短时间内引来外地民营企业加盟?关键是,上海航天的发展思路有了深刻转变。尽管在锂离子电池技术上有优势,卫星、飞船上各类高难度电池都研制过,但上海航天**层认识到,光靠技术过硬还不行,没有对接市场的体制机制,高***要产业化,难!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许良伟告诉记者:“几年前,国内太阳能光伏电池行业刚起步时,上海航天也有明显技术优势,自己投资做,却被国内部分民企抛在后面。
因为体制机制不活,吸引**、吸引人才、打开市场等方面都束手束脚。”此次,上海航天在介入新能源车用电池行业后,马上着手对外寻觅民企合作伙伴,以期引入体制机制活力,*终与杉杉股份和大族激光一拍即合。
对于这项合作,唐泳十分看好:未来中国的新能源车是一个*大的市场,车用电池必须经历动力性、安全性、充电时间长短、续驶里程等多重考验,国企独特的技术优势加上民企敏感的市场神经,就能优势互补,抓紧时间抢占市场制高点。
体制机制的创新,不是空头支票。上海航天民用产业部副部长陈建华告诉记者,引入民企后,公司高管、核心技术人员将与企业发展捆绑,10多位公司高管有望获得股权激励,对高端科技人才的100万元奖励基金也已拨出,这在过去的体制下都是曾经想做却很难做到的事。
国企与民企联手发展,推进了项目的加速度。目前,第一批4个类型的新能源车动力锂电池样品已提供给上汽新能源公司作试验,装配在荣威的混合动力和纯动力车型上,生产线建设也与样品试验同步,明年初就能批量生产了。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