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基金公司“夹缝”中求生存

2011-08-03来源 : 互联网

与财大气粗的业内**公司相比,中小型基金公司一直有很强烈的危机意识。据《**财经日报》了解,如果按照业内通常所认同的“生存”标准,即“1亿规模养活1人”的说法,在中小型基金公司规模有限的背景下,很难有足够的财力投入投研团队、营销渠道等方面的建设。

另一方面,一些很有前途的基金经理或者研究员往往在中小基金公司学习多年逐渐“成才”后,便转投待遇更好的大公司。而且,近年来阳光**基金、券商集合理财行业迅速崛起,也对**人才构成*大的吸引力。

就目前资产管理行业而言,公募基金“透明度”*高,监管也*为严格,这对部分人才流入构成“隐形障碍”。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某家信托公司的自营负责人无意去旗下新筹建的基金公司担任投研要职。在这位人士看来,公募基金的管理机制不及其他资产管理机构灵活,即使大股东全力支持,但“预计开始的几年初创期,还是相当辛苦的”。其实,有着这样顾虑的不在少数。

而上海某“老10家”基金公司总经理就曾向记者表示,与银行、保险、券商这些金融机构相比,基金公司*关键的竞争力在于投研团队。对于任何一家基金公司来说,**投研人才永远是稀缺资源;公司投入*大的,也往往是为投研人员付出高薪,以此挽留有能力的基金经理和投资总监。

此外,基金投资者的申赎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给中小基金公司构成压力。一家基金公司销售部门负责人感叹,别看中小基金公司在特定行情中容易迅速提高业绩,但这些基金品种往往是被基金投资者“优先”赎回的品种。规模小让**的中小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经理深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不过,近年来不少来自大公司的人员也进入中小基金公司担任高管、投研核心以及营销负责人,在这些深谙基金行业发展规律的专业人员看来,当前,扩大产品线、提高市场知名度以及提升基金业绩等工作,都是需要做的。“创新能力可能是未来中小基金公司突围的方向。”上海某合资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表示。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