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晓波:七成观众都“烦”,娱乐节目为何还乐此不疲

2011-08-03来源 : 互联网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中国网和新浪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当下的电视娱乐节目,71.0%的受访者认为“大多不适合”孩子观看,另有18.3%的人认为“大多都适合”,10.7%的人表示“不好说”。受访者中,家长占63.2%。

不少电视娱乐节目,别说是孩子,即使是大人,也是少看为好。因为,内容中充斥太多的拜金、情欲、无厘头等低级趣味。在今年7月,**高层明确提出**三俗的倡议。但令人纠结的是,数月过去,很多电视台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这在映射有关部门监管羸弱的同时,也引发出一个社会话题:**三俗的方**,究竟如何才科学、可行。

假如把社会文明比作人的健康躯体,那三俗节目,无疑是吸附在人体上的各种病菌。主人没有一种杀菌消毒的铁腕和决心,再怎么庞大壮实,*终也会在病菌侵蚀下轰然倒塌。有关部门在*理整顿初期,也表现出了很大的诚意和热情,比如说叫停了一些三俗节目,警告或者问责了一些电视台。但是,由于没有抓住行政处罚的核心,以及缺少强有力的制度配套,这种运动式执法,不能形成持续效力,*终陷入越*越乱的尴尬,也不足为奇。

一些电视传媒为何对三俗节目乐此不疲,原因很简单,此类节目有助于提高收视率,吸引广告客户,可谓电视台的摇*树。既然如此,那有关行政处罚为何不能做一下“*”的文章呢。具体操作并不复杂,**可以将节目收益作为行政处罚的起步价,电视台*一万,有关部门至少罚一万,这样,从根本上切断了三俗节目的**空间,使之成为一具无任何油水可榨的空皮囊,相信电视台自然会弃之如敝屣。

有关部门当前对于三俗节目的整*,与一些部门打假活动类似。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屡打不绝,究其原因,违法违规成本太低,*当其冲。行政罚款的上限,很多时候在造假售假者眼中都是毛毛雨。要是一次造假售假的代价,就是倾家荡产甚至锒铛入狱,毒食品、毒药品,还怎会你方唱罢我登场。

或许有人会说,重罚三俗节目,很容易导致***、乱罚款现象,存在行政乱作为的嫌疑。这种忧虑有一定道理,也折射出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的根本弊端。只要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增加执法权力运行的透明度,这种迎合公共利益和国家福祉的行政作为,只会增加政府公信,不会造成行政损失,必然得到公众支持和叫好。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