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潼万名村民踊跃参与编村史 记录"村上那些事"

2011-08-03来源 : 互联网

临潼区乡村史志工程研讨会在陕师大举行。

西部网讯“史志给普通的山村留下了记忆,给后人留下一笔精神遗产,让他们不要忘记过去,并记住今天的幸福生活。”西安市临潼区胡王村农民岳永成的一席话获得参与“乡村史志工程研讨会”的**学者的一致认可。他所说的史志不是**们修编的正史,而是记录“村级大事”的乡村史志。临潼区编村史的这项活动得到了上万村民的踊跃参与。

“乡村史志工程”是临潼区在实践中探索的新时期乡村文明建设的一条新路子。以“留下珍贵记忆、倡导崇德向善、善美彪炳史册、助推乡风文明”为宗旨,以贴近百姓为特点,通过所在村村民参编、参说、参评、参议的方式,记录乡村历史风貌、反映发展变迁,著述乡村贤良、彰显惩恶扬善,从而达到见证历史、受益当代、启示后人的作用。

期盼:数十万字“史话”能出版

2003年,栎阳街道栎阳村田焕新老人耗费数年心血,写出的《高巷史话》拉开了临潼区乡村史志的序幕。书稿完成后,老人没有停笔,又开始了新的采访、撰稿、修订,2007年完成了20余万字的《栎阳史话》。随后,田焕新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在他生命的*后时刻,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大的希望就是心血之作能够出版。

乡村史志帮助古稀老人实现30年心愿

北田街道尖角村的陈维正当了半个世纪的村干部,对尖角村一草一木,所有的父老乡亲都了如指掌,感情相当深厚。从2008年开始,陈维正先后采访熟知家乡历史的人士100多人,自费走访高陵县**、长安大学有关部门和个人核实细节,记录作了厚厚4个笔记本,于年底写出了厚600多页共127910字的《实话尖角村》。

“当时在谁家走访就在谁家吃饭。”“有时候半夜突然想到一个句子了马上起来,裹着被子到书桌上记下来。”陈维正幽默的话语引得会场笑声不断,笑声中充满了敬佩。陈维正说,他走访了全村所有的老党员、老干部,如果不赶紧写这些老人就都去世了,历史就会一塌糊涂。

《实话尖角村》还帮助一位古稀老人完成了一个30多年的心愿。一位82岁的离休干部得知《实话尖角村》上面有他父亲事迹,找来一本查看后发现,这本书中父亲的事迹比自己了解的还详细全面。老人称,自己50多岁写入党申请到80多岁了都批不下来,就是因为父亲历史不清,而正是《实话尖角村》帮助他光荣的加入了*****。

万名村民踊跃参编乡村史志

另外,正处于由乡村向城市社区转化的骊山街道胡王村,为让胡王人记住村子的历史脉络、故事传说、优良传统、发展史,胡王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编写了《胡王村简编村史》,为村民们留下了一份鉴古知今的文化遗产。

因在全村**家购买自行车被写入《胡王村史》的村民王建华高兴地说:“通过写村史激发的回忆,和从节衣缩食买自行车到如今经营出租车的转变,让我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大而显著的变化。”

“平整土地800多亩,修建水库两座,开凿引水井渠5000多米……”在群众的参与评议下,将在任期间所干实事被写入了《胡王村史》,当了十六七年胡王村干部的余正民老人激动地说:“能记入村史,我知足了。”

“再胡整,小心被记到村史里。”已经成为村民们闲聊时常说的话,这也显示乡村史志正在起到惩恶扬善、激励先进的显著作用。

为**各村史志的客观、真实、健康,临潼区委专门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亲自挂帅的“乡村史志工程”**小组及顾问委员会和编审委员会,并拨出专款全力支持。在区委的有力组织、倡导下,“乡村史志工程”得到所在村村民的热情参与和赞誉。据了解,目前在临潼区正在编写村志村史的村庄就有十多个,参与村民群众达万余人。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