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IPO:国有银行市场化的华丽蜕变

2011-08-04来源 : 互联网

随着本月6、7两天的定价成功,农行此番IPO已成功募集到192亿美元资金。这不仅仅是国内*大规模的IPO,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持续数十年的国有金融*头市场化转型的完结。

这桩交易获得了超乎寻常的市场关注:其中,一部分源于**金融市场的持续震荡;加之中国股票市场的大幅下跌;此外,还由于农行的公开发行与现阶段中国关于银行体系是否健康的争论共处同一时点。此前,农行贷款损失量与它的规模同样让人印象深刻,乐观主义者认为,这是中国宏观市场的一次盛宴,而悲观主义者则认为,它是一个中国版的房地美与房利美再现。

直到IPO定价的*后一刻,价格仍然是一场猜谜游戏。除中国外,众多海外投资者都纷纷拥向这块“到了嘴边的肥肉”。其中不乏包括:类似**基金的“基础”投资者、外资银行、**四大粮商以及少数企业大亨。而在国内,从互联网投票结果分析,个人投资者似乎对农行的股票缺乏兴趣。

农行此次公开发行标志着,2002年由朱�基总理发起的那样一场银行业金融改革的完结。这场改革包括了一轮又一轮的坏账剥离与国内资产重组,以及*后进行的公开发行。*早的银行上市始于2005年,交通银行——虽然位列四大行之外,但依然是中国主要的工业银行,在香港上市筹资20亿美元。此后不久同年10月,中国建设银行上市,筹资80亿。2006年6月,中国银行上市筹资100亿。*后,工商银行在2006年秋在上海与香港两地同时进行公开发行,筹资220亿。

在这一系列的公开发行后,**银行排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理论上分析,中国银行业始终居于统*性主导地位,在国内具备广阔的增长空间,并拥有足够实力并购其它金融公司。短期看,未来**金融业发展仍看好中国,但这其中仍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先,要将市场上近100多家仍由政府管控的金融机构进行梳理,罗列入上市名单,同时为数以千计非政府管制的农村信用社建立规范的金融秩序。这的确是一件浩大的工程,因为许多未上市的机构均由地方政府直接控制,而地方政府可以通过直接贷款或政*手段,从这些机构中获益。由此看出,如果没有行政压力或地方博弈的出现,地方政府决不会轻易放弃对这些机构的控制权。

其次,是要加强商业行为与管控制度的透明规范度。此前,朱�基总理曾表示,公开上市与国外投资者参与,可以让银行业身处更加完备的审查环境中,远离官僚式管理,并有助于银行系统内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但在去年,中国银行业背靠**经济下滑与海外需求减弱的大环境,仍然贷出了*额款项,这让原本鼓吹独立运作的银行业遭到质疑。

与大规模借款同样引起监管部门注目的,便是中国银行体系内的另外两大问题:由政府担保的贷款以及被转移出资产负债表的贷款。这些被转移出资产负债表的贷款,有的被转移至信用担保公司,有的则转向其它实体单位,并被作为理财产品进行出售。

相比之下,一个非常清晰的矛盾事实便出现了:中国银行业对于资金有着无法比拟的饥渴需求,这其中不仅仅因为自身规模的快速增长的需要,也因为他们期望通过资产重组,来填补呆坏账而滞留的诸多问题。

根据金融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数据显示,仅2010年,中国银行业已经或将要产生至少890亿美元的呆坏账。某国际银行的亚洲总裁表示,对于未来10年的中国银行业来说,或将出现每2-3年进行一轮大规模的融资活动。这也从另一侧面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银行“扎堆”进入资本市场,而投资者们是否买账却还是未知数的怪态。

作者为金融资本市场独立观察家

咨询项目,请扫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
在线咨询
领取资料
微信扫一扫、长按二维码、点击“在线咨询”,发送项目名或品牌名,立即咨询加盟项目。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