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中国天府可乐集团公司宣布,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已于日前判决天府可乐配方及生产工艺等属天府可乐集团公司所有,百事公司停止使用并返还配方及生产工艺等资料。天府可乐与百事可乐品牌之争*轮获胜,这也是近年来中国民族品牌与外国品牌交锋的*次胜利。
天府可乐*战告捷
据介绍,合资前,天府可乐占全国可乐饮料八成市场份额,在全国有108家分厂,年利税7000万元,纯利润约1000万元,总资产近亿元。1994年与百事可乐合资后,合资公司未遵守生产天府可乐占50%份额的**,逐年减少天府可乐生产,到2005年时仅1%。与此同时,合资公司累计*高亏损达7000万元,中方公司未分得一分利润,成为特困企业的天府可乐集团于2006年出售全部股份,至此百事控股94.4%。
自2008年起,天府可乐集团开始向百事可乐公司索回品牌,在七次发函没有回音后,于2009年向**提起诉讼。2009年,天府可乐集团向**提起诉讼,百事可乐公司先后两次申请异议。百事可乐公司认为,合资经营合同明确规定,纠纷协商不能解决时向中国**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无管辖权。此外,百事公司一直在根据公司章程以及董事会的决策生产天府可乐全套产品,天府可乐集团在股权转让后无权干涉百事公司的正常经营管理活动。
据媒体报道,“从1994年合资时算起,我们为这**,期盼了16年,” 中国天府可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在该公司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称,11月3日,该公司赢得了诉美国百事公司旗下重庆百事天府饮料有限公司“长期非法占有技术秘密、侵犯商业秘密”的**个官司的一审。
2010年12月3日,该公司收到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对其诉百事公司一案的判决书。**判决称,原告天府可乐公司是天府可乐浓缩液乙料的成分、配方及其生产工艺商业秘密的权利人,被告百事天府公司于判决生效之日停止使用天府可乐浓缩液乙料的成分、配方及其生产工艺商业秘密。
该判决还责令被告百事天府公司于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返还其从原告天府可乐公司取得的天府可乐浓缩液乙料的成分、配方及其生产工艺有关的资料。不过,**驳回了天府可乐公司索赔100万元等诉讼请求。**还认为在该案判决之前百事天府公司对涉案商业秘密的使用,属于合法使用,不构成侵权;此外,天府可乐公司指控百事投资有限公司滥用股东权利,实际控制百事天府公司,并侵犯其商业秘密的事实,因没有举证加以证实,因此天府可乐公司要求百事中国公司共同承担民事责任的诉讼请求未获**支持。
百事中国公司公关经理刘军未天府可乐召开本次新闻发布会作出直接评价。该公司将在12月7日晚发布的声明称,合资企业重庆百事以往使用“天府”的配方及工艺,均是合法行为,不构成侵权。引人关注的是,该申明中称“在合资企业期满前,将原合资合同约定的专有技术部分提前转交原合作方。”
由于天府可乐公司当初与百事公司方面的合资协议期限为50年,此表述意味着百事可乐方面尽管认同**的判决,但可能会在34年后才归还天府可乐公司的商业秘密。2006年天府可乐公司已经将所持百事天府公司的所有股权以1.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全部出售给了百事公司方面,“合资公司”已是百事公司的独资公司。不过*黄认为,百事公司方面可能不会出次下策。
天府高层:将要求百事巨额赔偿
据广州日报报道,天府可乐集团公司总经理*黄7日表示,长达两年的“天府状告百事”一案终于拨云见天,**的判决明白无误地宣判了百事公司的失败和天府可乐公司的胜利。据悉,这起案件的诉讼核心是天府可乐浓缩液的成分、配方和生产工艺的技术秘密。
*黄说,现时已沦为特困国有企业的中国天府可乐集团公司即将启动追讨“天府”商标的诉讼,请求**依法确认当年的“天府”商标所谓转让无效并要求百事公司赔偿巨额的商标使用费及商标减值损失。
百事:不构成任何侵权
对于这一判决结果,昨日百事可乐在华联系人表示,“天府”品牌是经政府批准后,合法转让给重庆百事的。百事不仅吸收并雇佣了千余名本地员工,并且还为合资企业及合作伙伴提供了多种额外的经济支持。百事还表示,根据收到的**判决书,合资企业重庆百事以往使用“天府”的配方及工艺,均是合法行为、不构成任何侵权。
不过,该公司也表示作为经**确认的天府可乐商标的合法拥有者,合资企业重庆百事天府饮料有限公司会尊重**判决,在合资企业期满前,将原合资合同约定的专有技术部分提前转交原合作方。
恩怨16年
所有的“怨偶”*初也许都有过爱情,天府可乐和百事可乐也曾有过一段甜蜜的“婚姻”。1994年,百事与天府共同成立了合资公司——重庆百事天府公司。资料显示,当时,百事以现金出资1070万美元,天府则以土地、厂房和生产设备算为出资。按照双方的约定,合资公司生产的天府可乐应不低于总饮料产量的50%。
但让天府方面未料到的是,在成立合资公司后,原先拥有75%以上市场份额,且为上世纪80年代中国八大饮料厂之一的天府却连年亏损,销量更是逐年骤降。*终,天府品牌在市场上几近绝迹。同时由于债务缠身,2006年,天府方面将持有的所有股权以1.3亿元的价格出售给百事公司,自己则变成重庆市的特困企业。
“联姻”的结束也是双方正式交恶的开始。2008年,天府踏上了追讨品牌之路......
8大民族品牌饮料集体沦陷
上世纪90年代,曾出现过民族品牌和跨国公司合资的热潮,但北冰洋、正广和等一些国产品牌就此被雪藏了,中国8大饮料厂中的7家都不见了。部分跨国公司通过合资获得合法进入中国市场的“许可证”,进而掌控市场定价权。
对于外资品牌大举渗透中国各行各业的现象,相关部门其实并没有实质性保护好民族品牌的举措出台。民族品牌在如保护知识产权等问题上,也往往没有外资品牌那么有意识,以至于陷入了某些圈套。而外资长久以来一直享受的超国民待遇,也在一定程度上侵占了原本属于民族品牌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天府可乐与百事可乐、娃哈哈与达能等纷纷陷入品牌争夺纠纷,之前的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也引发巨大争议。事实上,天府可乐由兴盛到衰亡,再到艰难“索回”的历程,对于中国民族品牌而言无疑是一堂生动的警示课程。
在分析人士看来,天府可乐仅仅是我国民族品牌沦陷的“冰山一角”。就拿饮料行业来说,上世纪80年代的“八大名牌”饮料,除健力宝外,其他品牌均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进行了合资。但几无例外,北京的北冰洋、上海的正广和等品牌在“联姻”之后,都在市场上逐渐被“边缘化”。而曾经红极一时的乐百氏在2000年被达能收购后,在市场上也基本看不到了。
在日化行业中,2003年被外资收购的小护士在市场上也几乎销声匿迹。资料也显示,在上海牙膏厂和联合利华合资前,“美加净”牌牙膏年销量曾达6000万,出口量更是全国**。但合资后,“美加净”由于宣传力度下降,一度面临无人问津局面。后来,尽管以5亿元的价格收回了“美加净”这个品牌,但其市场竞争力及经济价值已不如从前。
不光如此,外资企业对中国民族品牌的控制事实上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医药行业中,人们曾经的*选药“白加黑”在2006年10月被德国拜耳医药收购,西安杨森虽然名字里有“西安”,但也早已被比利时企业控股;食品行业,好吃的双汇火腿肠在2006年被卖给了美国的高盛集团;甚至,在个别城市的水务市场,也出现了外资企业的身影,像法国水务公司威立雅在2007年1月就以17.1亿元的高价获得了兰州供水45%的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