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网银:能否叫好又叫座

2011-08-04来源 : 互联网

于8月30日上线的央行**网银目前仍处于一个月的试运营调试阶段。**表示,**网银理论上将大大降低银行网银成本,收费标准相应也就应该有下调的空间。如果**网银在使用成本上没有给消费者带来任何实惠和便利,那么这次高调亮相的背后不免要承受被冷落的尴尬。

市民参与度不高

日前,记者采访了多家银行,试图了解**网银运行一周来的情况,多家银行表示由于仅处于试运行阶段,目前没有可披露的信息。某国有银行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网银使用情况*终由总行来统计,分行不便披露。

记者以客户身份拨打了中行客服电话,咨询如何办理“**网银”。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如果客户已开通中行网银则可以直接登录网银,在操作界面按照提示进行与“**网银”之间的一个“绑定”,也就是所谓的签约。进而可以查询客户其他27家接入“**网银”的相关个人账户信息。

随后,记者随机采访了5位市民,有3位市民表示尚不知**网银为何物,只有2位市民通过报纸和网络有所了解,但未正式使用。据和讯网的在线调查,87.5%的网友非常欢迎“**网银”的到来,认为这打破了银行之间的壁垒。68.75%的网友认为,“**网银”*具吸引力的地方在于可以实时查询账户信息乃至跨行转账。

建行一位网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网上银行账户的开通情况与以往相比没有明显增长,一般客户开户时会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开通网上银行,但尚未有客户专门针对**网银来柜台签约网上银行。“我自己也是通过网络了解**网银上线的消息,因为目前还没有收到银行业务推广的通知。”上述人士表示。

运行一周来,记者从多家银行网点工作人员处了解到,由于系统处于试运行阶段,银行未下发通知向市民主动推广,市民对**网银的认知度也不高,导致**网银运行一周来较为冷清。

“**”在何处?

只需一个入口,就可登录各银行账户,实现跨行转账、跨行支付等功能。央行的第二代支付系统――**网银的推出,意味着“多个网银账户、多次登陆”的传统时代正在被改变。

与第一代传统网银相比,**网银打破了各银行间各自为政的局面。借助该平台,客户登录一家银行的账户,可以通过一个操作界面查询、管理自己名下多家商业银行开立的结算账户,并可以跨行发送交易指令,实现跨行24小时实时资金汇划等功能。

具体在个人使用体验上,以公告的内容为例,**网银主要在其网银中增加了四个功能:一是建行转他行和他行转建行功能,可以实时到账;二是通过已取得授权的他行账户向建行信用卡还款的功能;三是可通过建行的网银查询他行个人借记账户或贷记账户的余额或明细;四是通过建行网银将建行账户授权给他行客户办理查询或转账支付业务,也可通过建行网银将他行账户授权给建行客户办理查询或转账支付业务。

也就是说,由于**网银具有统一身份验证、跨行账户管理、跨行资金汇划、跨行资金归集、第三方支付、第三方预授权、统一直联平台、统一财务管理流程、统一数据格式等服务,**网银上线后,*大的突破不仅是真正实现资金24小时流转,还实现了跨行转账实时到账和“一站式”管理所有银行账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便利性不足成为一些体验者的共识。开通**网银后,消费者若用其操作不同银行账户,仍需在所涉及的各家银行分别办理网上银行业务。即若使用工行的账户为招行的信用卡还款,就必须在工行和招行都拥有网银才能操作。

继深圳、天津、北京、广州成为首批上线城市后,据悉,10月中旬,**网银还将在上海、杭州、南京等10个城市上线运行,11月中旬则扩大到其余城市上线运行。不可否认的是,如果上述理想的功能都能实现,**网银无疑将创造巨大的公共价值,将大大降低银行间跨行查询、资金汇划的交易成本,从而使网上银行的使用变得更为便捷,具有其划时代的意义。

免费只是空欢喜?

尽管**网银的出现意味着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然而,其收费问题始终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而央行对此还没给出明确答复。

为了推广**网银,央行曾表示,在该系统上线初期,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参与者暂不收取费用。但这并不影响银行向持卡人收费。对各家商业银行收费标准,央行规定,各商业银行向客户的收费,根据有关规定确定。

而不少体验者在体验之后感叹,**网银跨行转账支付费用并不低。尽管有部分银行打出“免费牌”,但这免费的午餐却只是“看上去很美”。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除民生、中信等部分股份制银行在试运行期间暂不收费外,中行、建行、招行等对跨行互联网转账等服务仍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据网站公告显示,使用**网银进行跨行转账,每笔所收费率为人民币0.5元手续费,外加从5元至200元不等的人民币电子汇划费。照此标准,如跨行转账1万元,则需要收取0.5元手续费加5元电子汇划费,总计5.5元。这一费用标准与现有的中行网上银行收费标准相同。

同时,记者致电建行客服部门了解到,该系统试运行期间针对他行查询、转账签约实行免费,3个月后按照每月3元的费用收取。但跨行转账不会免费,客服人员称,目前无论建行转他行,还是他行转建行,手续费均由建行收取,收费标准为转账金额的0.5%,*低2元,*高50元。而跨行查询目前不收费。

不过,也有银行**网银收费标准高于传统网银。据客服表示,在招行使用**网银进行跨行转账,手续费用为转账金额的0.6%,*低费用为5元,上限50元。照此计算,转账1万元手续费便将达到50元之多。这一费用远远高于招商银行原先每笔2元的收费标准。

对于**网银的跨行查询和支付功能是否都会免费,相关人士表示,查询是否免费,要看央行*终怎么确定,对于跨行转账和支付,该人士则表示,手续费肯定是要收的,但是具体费用标准还有待确定。

如何收费尚未明确,事实上,银行收费项目一直颇受诟病,银行卡手续费项目更成为2010年中报中银行业的利润增长点。据业绩报告显示,2010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实现3434亿元的净利,除去未披露银行卡收入数据的外,5家上市银行上半年银行卡手续费收入共计达252亿元,平均日收入即达1.4亿元。

尽管很多银行宣称“试运行期内暂不收费”,然而不免令人联想到试运行期过了就会收费。令消费者*为担心的是,**网银全面推广之后,银行会不会提高收费标准?

安全问题成关注焦点

对于**网银的安全性,不少市民心存担心。

相比普通的网银,**网银*大的突破就是实现了跨行转账和账户查询功能,用户只需登陆**网银,就可以对名下的多个网银账户进行统一管理,将不同银行之间的区隔和差别降到*低。但**网银带来极大便捷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统一的账号一旦被不法分子盗取,那就意味着该用户的所有财产理论上都有可能遭受损失。**网银虽然是在线交易的重大突破,但现有的数字证书、密码卡等网银认证和加密手段并不能彻底确保用户账户和财产的安全。

更多市民争论的焦点是,若登录**网银发生盗用,责任算哪家银行的。“到时银行又会互相推诿。”许多网友对此表示担忧。

采访中,多位市民表示,新生事物的出现总会遇到各种问题,不过,**网银上线前,还是应当公示下注意事项,让市民心里有个底。

对于**网银的安全性,不少市民心存担心,理由是如果使用传统网银,黑客只能逐个银行进行攻破,但**网银仅登录一家网银就可管理其他银行网银账户,一旦被黑客侵袭,很可能就“全军覆没”。

对于此种担心,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网银系统由央行开发,相信会在系统安全性上采取一定的措施,同时,目前各家银行证书版网银安全级别较高,账户被盗几率可说几乎为零,这也是使用**网银需先到各家银行开通安全级别较高网银账户的原因。

消费者安心、放心才是关键

数据显示,2009年的电子商务的交易总额是3.8万亿,网上购物是2568亿。现代服务业的高速发展成就了**网银的潜在市场动力。

然而**网银上线至今,从消费者的反映来看,并未得到意想中的便利,收费标准也不低于甚至部分高于原有网银。如果说**网银的推出旨在推动银行服务和消费者交易的进一步发展,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服务才会改变我们的理财和消费生活?

若说便利,目前,第三方支付的龙头支付宝,除了提供交易担保之外,还大力推动代收费业务,如缴纳手机费、房租,信用卡还款等业务,而且不收取任何费用。而如今,带有垄断背景的“**网银”的推出,也能实现同样的功能,从资金安全来考虑,用户有可能更加偏向于银行。尽管有关方面明确表示,这是两个不交叉的领域,然而,无论是第三方支付系统还是**网银,只有让消费者用起来感觉安全、便捷、便宜的产品,才会*终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很显然,**网银要得到消费者认可,还有待创造超越商业利益的公共价值。联系到前不久频遭媒体曝光的银行名目繁多的收费问题,还有消费者经常与银行之间纠缠不清的交易信息问题,保障消费者的正当权益,让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感到安全和放心才是*关键的。

可是,一句“推广期内暂时免费”令公众着实摸不着头脑。不久前,一些商业银行把同城ATM跨行取款的服务收费由2元提高到了4元,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在舆论的强烈质疑声中,银监会与国家发改委共同起草出台《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规定有7项服务银行将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但仍然不能让大家满意,这是因为取消的都是老百姓很少见的收费,而形形色色的收费项目仍然不少,尤其是与百姓和公共利益息息相关的跨行取款费、银行卡年费等,照旧可以收取。

当然,社会并非在强求商业银行的行为一切免费。有媒体指出,如何定价、如何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是问题的关键。而现在,名目繁多的银行收费基本上都是银行说了算,消费者没有话语权,有关**对此表示,如果仍然不改金融领域里的这一现状,对**网银来说,它的生命力以及消费者对其信任度仍将大打折扣。

**表示,一项金融创新是否有生命力,归根结底在于其有没有为消费者、为社会创造价值。按**推断,**网银理论上将大大降低银行网银成本,收费标准相应也就应该有下调的空间。如果**网银在使用成本上没有给消费者带来任何实惠和便利,那么这次高调亮相的背后不免要承受被冷落的尴尬。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