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1980年9月25日,《****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党员、共青团员的***》在****上发表,号召**党员、共青团员带头实行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同时号召实行晚婚晚育。《***》在我国人口发展的关键时刻发表,是我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标志,是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史上的里程碑,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史上的重大事件。
为了纪念****《***》发表30周年,9月17日上午,甘肃省纪念****《***》发表30周年座谈会在兰州隆重召开。副省长咸辉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兰州、酒泉、平凉市的3位基层代表作了交流发言。以下为发言摘要。
30年的人口计生工作路 酒泉市政协原主席 姚汉章
1980年9月25日,****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30年来,《***》指引全体**党员、共青团员带头实行计划生育,自觉履行社会义务,全心全意为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揭开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新篇章,中国在“人类要有计划控制自己”的伟大事业中取得了世界公认的卓越成就。今天和大家一起,共同纪念这一重要文献发表30周年,回顾计划生育工作的光辉历程,交流心得感受,我心情格外激动。
作为曾经在县市担任过计划生育工作第一责任人,在行署分管过计划生育工作的一名老党员、老干部,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从酒泉市人口计生工作的不同阶段,谈一些对****《***》的认识和感受。
酒泉市人口计生工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1971年-1978年为动员启动阶段,从宣传发动,提倡“晚、稀、少”,推广和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到政府主动干预,逐步制定政策措施,限制多胎生育,艰难地迈出了第一步。但是,由于受数千年传统文化和婚育观念的影响,广大干部群众包括许多党团员一时难以接受,抵触情绪严重,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想了许多措施办法,控制多胎生育的工作仍然进展缓慢,计划生育工作更是难上加难,这种经历大家都有切身体会。
1979年-1986年为攻艰克难阶段。****《***》发表后,酒泉各级认真学习宣传贯彻《***》精神,动员广大党员、团员积极响应**号召,带头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以实际行动为国分忧,出现了一大批党团员带头实行计划生育的先进典型。在他们的示范带动和耐心细致的宣传引导下,才逐步扭转了计生工作的被动局面。到1985年,全区出生率下降到了13.31‰,自然增长率下降到了8.67‰,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1986年酒泉市被国家计生委确定为农村普生二孩政策试点地区。
1987年-2000年为巩固提高阶段。按照****《***》提出的“坚持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帮助群众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要照顾独生子女及其家庭”“节育措施要以避孕为主,方法由群众自愿选择”等精神,我们把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实现工作中心下移、转变群众婚育观念、关心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安全优质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先后开展了乡镇计生工作群体承包、乡村计生工作标准化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三结合、三为主、孕前管理、优质服务、知情选择试点等一系列活动,使全区计划生育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到2000年,不仅实现和稳定了低生育水平,也为后来的改革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
2001年以来是酒泉市人口计生工作的改革转型阶段。2001年3月,我市被国家人口计生委确定为首批16个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试点市之一,在没有任何套用模式和成功经验的情况下,怎么改,改什么?成了当时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又一次重温****《***》精神,尤其是“坚决不干强迫命令违法乱纪的事”一句话,给了我们非常重要的启发,也给了我们改革的勇气和信心。在国家人口计生委和省人口委的支持指导下,经过充分调研、广泛论证,我们先从群众和基层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和基层最迫切希望的事情做起,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机制、工作理念和政策措施进行了大胆改革和创新。率先取消了人口计划指标,取消了生育间隔,取消了一孩审批,取消了不合理收费和押金,取消了环孕检硬性规定。全面推行了避孕措施知情选择,开展了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不断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下大力气完善服务网络,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等优质服务工作,并将国际先进理念和工作方法引进我市,全面推广了联合国生殖健康第五、第六周期项目和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项目。综合改革得到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欢迎,也得到了省上和国家的充分肯定。10年来,全市计划生育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生育率稳中有降,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程度不断提高,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有了质的改变,工作质量和水平也有了大幅提高。
回顾30年的工作历程,我深深感到,没有****《***》的发表,没有对《***》的准确领会和贯彻执行,就没有酒泉市人口计生工作的辉煌历史,也就没有如今这样的良好人口计生工作局面。
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已经进入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崭新阶段,虽然我已退休,但我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有着深厚的感情,对计划生育工作者有着深深的敬佩,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未来充满信心。我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人口委的关怀指导下,在酒泉市委、市政府和全市100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酒泉市的人口计生工作前景会更加美好,在全省各级干部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甘肃的人口计生工作前景会更加美好。
为带头实行计划生育而自豪 华亭县西华镇刘磨村 张天燕
我叫张天燕,是华亭县西华镇人。首先,感谢各位领导给我机会,让我进省城来参加这次会议。
1983年,我和丈夫邓明忠结婚,那时丈夫是民办教师,但我们家的生活并不宽裕。两胎生育都是女孩,如不能再生个儿子,按照旧说法就成了村里多年少有的“无后户”,当时在农村这是让人抬不起头的事情。在我生下第二个女儿后,乡上计生干部给我做工作,给我讲“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的道理,让我们响应党的号召,带头实行计划生育。我和丈夫商量:我们已经生育了两个孩子,他又是民办教师,应该给大家带个头,落实绝育手术,趁我们年轻,把家里生活搞好。只要把孩子培养成人,让他们成才,我们老了就有依靠。1985年10月,在乡计生干部的陪同下,我自愿落实了绝育手术。
因我丈夫17岁那年父母双亡,家里有两弟一妹,再加上我们又生了两个女孩,生活负担不断加重。1986年,丈夫只好舍弃干了八九年的民教工作,去煤矿下井打工挣钱。我在家里务农照顾孩子,两个女儿有时被锁在家里,有时带到地里。当时的计划生育仍然以突击落实节育手术为主,一些想超生的群众也是想尽各种办法超生、偷生。看到这些情景,思前想后,我和丈夫也有过思想波动,总觉得遗憾和担心。心想,我们年轻,每天起早贪黑的干活,还能干动;老了,没有儿子,干不动活怎么办?
1990年以后,群众落实计划生育的自觉性不断增强,我们村的计划生育户也越来越多,邻居们都把精力放在了勤劳致富奔小康上来,只生一个孩子的人多了。看到一些孩子较多的家庭因经济负担早早让孩子失学,回家种地,我们感到自己当初是选择对了。幸亏我们孩子少,丈夫在外打零工、揽工程,我在家务农,我们坚持让孩子念书。村上也有人说我们供两个女儿上学是白花钱。但再苦再累,我们夫妻俩没有动摇过把两个女儿培养成才的决心。
自我们带头实行计划生育后,多年来,党和政府为我们计划生育家庭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帮助我们排忧解难,给我们送来了温暖。乡村社各级领导经常到我家看望我们,问寒问暖。特别是近些年来,从减免“三提五统”、孩子上学“两免一补”,到为我家优先划拨3分宅基地,由政府贴息贷款2万元把3间土房变成了一砖到底的亮堂新瓦房,还为我家优先接通了自来水,优先通电。尤其让我们欣慰的是,政府为我们计划生育家庭办理了养老保险,3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也全部由政府买单,生病住院时,报销的比例比一般家庭提高了。2008年,我们华亭县实施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府为计生户比一般家庭提高了10%的补贴比例,今年村上又把我们计生“两户”家庭全部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现在,想到养老问题我们感到心里非常踏实。
最让我们感到高兴的是,我的两个孩子在升高中、升大学和考录就业时都享受到了加分政策。如今,两个女儿都已经参加了工作,我家也由原来的贫困户成了富裕户,一串串、一幕幕喜事数不胜数,这都是落实计划生育带来的好处。我真为当初的选择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