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尔旗:变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 推动资源城市转型发展--准格尔旗实施产业转型提升发展质量纪实

2011-08-04来源 : 互联网

准格尔位于内蒙古西南部、鄂尔多斯东部、晋陕蒙三省区交界处,总面积7692平方公里,总人口32.15万,现辖9个苏木乡镇、1个开发区和1个新区。准格尔地貌素称“七山二沙一分田”,境内丘陵区占70%,沙漠区占20%,农田区为10%,生态环境脆弱且多年来严重退化,矿产资源丰富而未得到科学合理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依靠资源消耗拉动,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地区。

近年来,特别是“十五”以来,准格尔旗凭借丰富的资源优势和特有的区位优势,紧抓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筑发展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竞争优势,推动转型发展,提升发展质量,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地区转型升级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了由贫穷落后向富裕文明的历史性转变,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成为鄂尔多斯发展模式的一个缩影。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26.84亿元增至2009年的539.48亿元,年均增长39.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100美元增至2009年的2.6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财政收入由2000年的3亿元增至2009年的100.01亿元,年均增长47.6%;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从2000年的全国第320位上升至2008年的37位,年均提升32个位次。位列西部百强第2位,成为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之

一、改革开放30年内蒙古十个典型旗县市区之一、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调研基地之一,被评为中国金融生态县、中国绿色名旗、中国最关爱民生旗县。

一、坚持科学发展,注重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优势产业转型发展

准格尔旗资源富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准格尔煤田、国华准格尔发电等以国有资本投入为主体的国家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准格尔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生产要素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拉动了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完成了从传统农牧业经济为主向输出一二次能源为主的工业经济转变。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对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自治区打造“呼包鄂”经济圈发展蓝图的构建,为资源富集的准格尔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旗委、旗政府敏锐地意识到,准格尔旗要跨越发展,就要抢抓机遇,下大力气做好煤炭资源这篇大文章,推动煤炭资源这个大产业做优、做强。一是要走以优势自然资源聚集优势社会资源,“以优聚优,集优发展”的路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二是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多元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这是准格尔旗成功实现转型发展的根本考量。

坚持节约发展,推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准格尔旗的转型发展,是在节约资源、转化资源的基础上实现的。资源丰富是潜在的优势,但不一定是财富。长期以来,国内外不发达的资源富集地区往往走不出一个怪圈:发展工业直接导致资源破坏、环境污染;抓好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又往往导致工业停滞、经济滑坡。党中央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强调,要把加快发展同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改变粗放型的资源开发方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准格尔坚决贯彻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科学决策,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换代,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由于发展的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大批耗能高、污染高的“五小”企业。进入新世纪后,准格尔旗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关停淘汰所有低层次、低回报的“五小”企业,从资源滥采、环境污染、发展粗放的恶性循环中走出来。

坚持多元发展,推进发展方式根本转变

准格尔旗的转型发展是在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上实现的。煤炭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极大地拉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煤炭产业成为准格尔旗的支柱产业,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夯实了基础。面对“增长的诱惑”和现实的选择,准格尔旗在理智中求发展,在理性中求突破。从国家战略要求和自身的长远发展需要出发,不断深化对旗情的认识,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坚持用科学理念谋划发展,下大力气摆脱煤炭产业“一业独大”的状况,多措并举转变发展方式,以煤炭为母体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煤电、煤化工产业,构筑煤为基础、多元发展、循环利用、互为一体的能源重化工产业体系,积极推进第二产业向多元化、高端化、集群化演进,打造国家 重要能源重化工基地。

一是通过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开采,减少资源浪费。建设了亚洲最大、年产分别达

到2000万吨的黑岱沟露天煤矿和哈尔乌素露天煤矿等一批单井产能、装备技术、全员工效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矿井,采掘机械化率提高到95%以上。二是通过拉长产业链条,向资源的精深加工延伸,全力发展煤化工等煤转化产业,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一方面,紧紧抓住国家电力“上大压小”政策,充分利用煤质优良、水资源相对丰富的有利条件和具备向华北、华中输电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热电联产、矸石发电和坑口火电,引进建成了国华一电、二电,准能矸石电厂、准大发电厂以及京泰热电厂、蒙泰不连沟热电厂、巍家峁电厂等大型发电厂,总装机容量达到370.4万千瓦,在建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年转化原煤600万吨。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煤制气、煤制油、煤制醇醚、煤制烯烃等清洁能源,走“大循环、大产业、大市场”的路子。成功引进实施了全国首条煤间接液化生产线――伊泰煤制油项目已成功出油,久泰、易高甲醇项目即将建成投产,其他在建的煤转化、煤化工产品还有焦油、烯烃、尿素、醋酸、销铵、乙二醇、合成氨、二甲醚、丁二醇等,一期规模448万吨,最终规模将达1600万吨。这些项目延长了煤炭的产业链条、提高了的煤炭附加值和就地转化率,加快了煤、电、煤化工及下游产品相互转化、循环利用的新型工业发展格局的形成,煤化工这一新型支柱产业的效益也日益凸显。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对资源的最大限度综合利用。积极支持企业形成上下游产品有序链接、循环发展关系,实现产业链条内原料和废弃物“吃干榨尽”,建设了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企业――伊东循环经济产业基地,构建以煤为主体、多元增值的循环产业体系。四是通过推进产业多元化,优化产业结构,减少对资源的依赖。大力发展陶土、高岭土和石灰石等非煤矿业,制定出台了支持陶瓷产业发展政策,全力打造煤机、化工机械制造产业等装备制造业集群和粉煤灰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坚持集中发展,提升工业集约发展水平

准格尔旗的转型发展,是在推进企业向园区集中、工业向基地集中、产业向集群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按照“土地集约、布局集中、产业集群”的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九配套”要求,1999年开发建设了自治区级开发区――准格尔经济开发区,主要发展循环经济、陶瓷、建材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现已引进项目234个,完成投资18亿元。2004年开发建设了以中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为定位的大路煤化工基地,主要发展煤液化、煤气化及其下游煤基清洁能源,工业基地目前建成和在建的煤化工和非煤项目12个,完成投资118亿元。依托“一区一基地”,坚持走“依靠工业办园,引进企业扩园,发展实业兴园”的路子,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逐步形成了以主导产业为框架、支柱企业为支撑、拳头产品为重心的园区工业体系。同时,努力发挥工业园区在大项目招商引资中的主体地位,做到力量上主攻大项目、政策上倾斜大项目、服务上倾心大项目、配套上满足大项目。把抓项目作为落实扩大内需政策、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信贷资金,引导社会投资,抓好项目储备,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政府调控,综合运用政策引导、资源配置、政府补贴、税费优惠、产能配置等手段,推进经济链条各环节有序有效衔接、协调健康发展。每年在引建重点项目上都有大的突破, 2009年共实施项目44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1个,10亿元以上项目2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0亿元。

坚持创新发展,增强经济转型发展后劲

一是培育和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自我发展”。先后成立了煤转化、高岭土、中科合成油等7个研发中心,建设了伊东循环经济产学研基地、高岭土瓷泥标准化生产研发基地。其中,国礼陶瓷公司建成的4个国家级陶瓷研发中心,对陶瓷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伊泰煤制油公司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国内唯一煤间接液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二是引进先进企业,聚集科技、人才、资本、管理等优势生产要素,实现生产要素的创新积聚,达到共同发展,实现双赢。三是将科技创新基金列入旗财政预算,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研发能力,激发和调动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在大力推进二产转型发展的同时,统筹推进一产和三产协调发展,逐步推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二产拉动向三次产业协同互动转变,三次产业比重从2000年的9.6∶64.1∶26.3调整为2009年的1.2∶62.1∶36.7,渐趋于单体投资规模扩大、一三产投资比重增加的良好态势,经济发展整体协调性显著增强。

二、坚持统筹发展,注重发展布局优化,推动城乡环境持续改观

转变传统生产方式,统筹推进现代农牧业建设

针对生态环境脆弱、农牧业基础条件差和和十年九旱的现状,按照“解决农业问题从非农产业上找出路,解决农村问题从加快推进城镇化上找出路,解决农民问题从减少和转移农民上找出路”的原则,大力实施“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全面加快矿区移民、生态移民和现代农牧业建设。

一是调整城乡规划布局。准格尔旗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清醒地认识到,长期以来,零散的城镇、村庄布局,制约了准格尔“三农”发展,推进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势在必行,必须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和城镇化重心向沿河地区战略转移,加快推进工业化重心向沿河、沿边地区战略转移。为此,投入1亿多元,修编了以产业布局规划为支撑、以基础设施规划为纽带、以中心城镇和村庄布点规划为节点、以公共服务规划为配套的城乡统筹规划体系。二是推进现代农牧业集聚发展。针对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硬梁区,农牧业长期靠传统方式经营,农牧业发展举步维艰的困境,按照转变农牧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转变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要求,以实现规模化种植、集中化养殖、机械化作业、设施化建设、企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多元化就业、社区化管理、城镇化生活为目标,加快矿区移民、生态移民,彻底转变农村发展方式。矿区以煤炭综合物流园、汽车服务业和矿区生活服务业为依托,实行政企合作,以城镇化标准规划建设移民小区;生态自然恢复区除林果产业外,其它农牧业生产全部放弃,农民转移到城镇和工业基地,实行人口整体退出。2009年全面实施了暖水整乡生态自然恢复区建设,到2015年80%的土地将形成无人居住的生态自然恢复区。现代农牧业区以企业为主体,建设现代农牧业和集中居民点,组建现代农牧业开发公司和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旗财政每年总支出的3―5%投入现代农牧业,支持14家工业企业、13个专业合作社建成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示范区10万亩、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6个7200亩、规模化养殖园区5个。同时,1.5万亩土地全部实行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按规划实行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实现了农业由农民个体分散经营向企业集中承包经营的转变。三是加快农牧民人口转移。遵循“因地制宜、充分就业、社会保障、稳步推进”的原则,综合采取补偿搬迁、生态移民、就业转移、产业吸纳等措施,促进了农民脱土离农向城镇集中。截至目前,全旗城镇人口超过23万,农村常住人口从2000年的19.8万减少到6.5万,实现了城镇居住人口超过农村居住人口的历史性突破。加快保障房建设和转移农民的培训和就业服务,转移农民就业率达到85%,保证了转移农民“移得出、稳得住、过得好”。

全力抓好生态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近年来,准格尔旗把生态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建设,多管齐下,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努力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确立以全面治理解决局部开发的科学模式。坚持科学规划布局、科学管护,重点封锁、控制建设区及外围大面积风沙和砒砂岩地区水土流失。高标准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飞播造林、天然林保护、淤地坝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生态项目,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生态面貌从严重恶化得到整体好转。“十五”以来,完成营造林100万亩、水保治理530万亩,新增生态自然恢复区533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由46%提高到70%,森林覆盖率由17.7%提高到26.1%。2010年起集中开展绿色交通通道、绿色城镇环境、绿色居住景点、绿色生态景区4大生态建设工程,计划三年投入27亿元,完成造林绿化270万亩。2010年计划投资14亿元,完成造林绿化75万亩。荣获中国生态小康十大政府创新典型。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年大建设,三年大变样”的总体要求,突出工业与城市的统筹协调发展,把做大城镇体量、完善城镇功能、增加城镇容量、优化城镇环境作为推进城乡统筹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加快重点城镇建设力度,提升城市品位。全旗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54%提高到2009年的62.5%,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同时,不断完善城乡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和在建引黄工程3处,年取水规模1.5亿立方米。建成110千伏以上变电站19座,煤矿、煤化工等企业全部实现双回路供电。交通方面,呼大高速纵贯南北,荣乌高速、在建的沿河一级公路横跨东西,所有乡镇通油路,境内一级以上公路里程达249公里,一级以下等级公路近1700公里。建成和在建铁路9条,通车里程357公里,年货运能力超亿吨。铁路、高速公路、等级公路、矿区公路纵横交错,网状立体交通框架已初步形成。

统筹城乡体制机制,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准格尔旗在经济快速发展、可用财力逐年增加的前提下,坚持以改革激发内生动力,优化配置城乡公共资源,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并落实到统筹城乡发展的各个方面。从建立农民不依赖于土地而生存的保障制度入手,重点加快了城乡户籍制度、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等配套改革。强化统筹城乡发展投入保障,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坚持公共财政向农村地区倾斜,形成支持“三农”投入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保证随着财力的增长,把更多的精力、财力、物力用在社会事业发展上,全力构建以人为本、覆盖城乡、分布合理、功能完善、运转高效、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通过统筹城乡体制机制,城乡发展的薄弱环节正在解决,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三、坚持和谐发展,注重发展成果共享,实现民生工程普惠百姓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精髓。使人民群众充分享有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基石。一直以来,准格尔旗坚持“财富共创、成果共享、和谐共建”的理念,在社会物质财富迅速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人民福祉的惠及,更加注重人民幸福指数的不断增长。

着力解决就业问题,努力实现“劳有丰酬”

准格尔旗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惠民工程,通过就业培训补贴和相关政策措施,面对面、点对点抓落实,集中解决转移进城农民、下岗失业人员和本旗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近几年,累计引进和聘用32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到机关事业单位和嘎查村居委工作,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7万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4.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3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2010年,制定出台《推进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扶持企业发展时把增加就业岗位、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作为项目审批和对企业要求的重要内容之一。

着力提高教育水平,努力实现“学有优教”

加大教育投入,旗财政每年投入教育事业不少于2亿元。全面实现十二年免费教育和免费职业教育;出台优秀校园长、优秀教师奖励政策和乡村教师补贴政策,教师待遇大幅度提高;大力资助孤困儿童、少数民族和贫困大学生,累计为3479名大学生资助和奖励864.2万元;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育素质,累计招聘教师1333名;调整教育布局,将小学向苏木乡镇所在地集中、中学向中心镇集中,撤并中小学38所、教学点4个,全面推进教育城域网建设,投资3.1亿元实施校舍安全工程;设立教育发展基金,募集基金3080万元,落实企业捐资建校资金7500万元,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着力提高医疗水平,努力实现“病有良医”

全面改善就医条件,2006年以来先后投资1.2亿元,新建、改扩建25个卫生室、3所医院,正在建设15个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和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累计招聘专业卫生人员475名,医务人员诊疗技术和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全面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合作医疗,逐年提高筹资总额和报销比例,有20.34万农民和6万城镇居民参合;配套实施了大病救助和医前救助,累计受益人口6.79万人,投入资金772.9万元,有效保障了农民大病支出;率先为全旗35岁以上居民和已婚育龄妇女免费体检,建立了全民健康档案。

着力强化养老保障,努力实现“老有颐养”

率先实施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农村低保,实现了城乡养老保险、低保全覆盖,并逐年提高农村养老保险补贴标准和发放标准,逐步与城镇养老保险接轨。目前,累计有10.2万人、7677人、1830人、2890人分别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生态移民养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从2010年开始,每月为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300元。

着力强化社会救助保障,努力实现“弱有尊济”

实行保障水平随经济发展和物价指数变动而自然调整的社会救助机制,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率先为下岗失业人员代缴养老保险费、发放生活补贴。率先启动救助城乡困难群体的长效机制和老年人优待政策,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乘车补贴,为70周岁以上农村及城镇无业老年人分年龄段发放生活补贴。推进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全旗现有7所敬老院1090张床位,老年人集中供养率达到50%。全面提高“五保”、“三民”等民政优抚对象的优抚标准。建立了农民低价煤供给制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被害人及其家属救助制度、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制度和六十年代精简退职人员生活补贴制度。

着力强化人居环境保障,努力实现“住有宜居”

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移民小区,为进城农民创造良好的入住条件。实施廉租住房实物分配和租金补贴发放政策,大力推进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功能。2009年,准格尔旗城乡人均住房面积2009年分别达到33.25平方米、33.3平方米,居住环境显著提高。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注重发展思路创新,实现发展动力持久增强

坚持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相统一,创造经济跨越式发展模式

近年来,旗委、旗政府始终把思想解放作为工作的先导,以观念更新保证实践的自觉,以创新精神推动经济的发展。通过先进技术、先进企业的引进以及生产要素的集约高效组合,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升。坚持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协调推进、互动发展,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以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助推新型工业化,全面提升“三化互动”水平,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针对工业发展“低、粗、重”问题,提出“以大路煤化工基地为平台,以煤制油、气、甲醇及其下游产品为重点,加快建设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千万吨级煤化工基地”的工业立旗新思路,深入实施“结构转型、创新强市”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针对全旗“七山二沙一分田”的立地条件,将全旗土地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实施“城乡统筹、集约发展”、“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战略,集中在优化开发区发展现代农牧业,逐步将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人口整体退出,打造无人居住的生态自然恢复区。推进农牧业发展重心向沿河地区转移,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集中;针对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问题,提出“大文化、大旅游、大物流”发展思路,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一体化,形成了文化旅游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今年初,旗全委会上又提出了“着力推进绿色、人文、创新的经济强旗、生态大旗、文化名旗、民生富旗建设,为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的发展新思路,在今后一个时期,立足新起点,全面开启科学发展新历程。

坚持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相统一,构建资源节约型生产方式

准格尔的优势在于资源,但是资源优势并不等同于经济优势。旗委、旗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保护资源、整合资源、集约资源,努力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和环境损失最小化,积极探索资源消耗少、转化增值高、循环利用好的生产方式,走依托资源更要延伸资源、超越资源的转型升级之路,实现了资源的科学性开发和高效性利用。

一是发展煤炭产业,实现优势资源的高效利用。地方煤矿经过资源整合、机械化改造,数量减少47%,单井生产规模平均达到95万吨,机械化程度平均达到80%以上,煤炭产量超过亿吨,成为全国最大的产煤旗县。二是拉长产业链条,向资源的精深加工延伸,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相继开发建设了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和大路煤化工基地,准格尔经济开发区集中发展煤焦化循环产业、非金属矿物制品和劳动密集型农畜产品;大路煤化工基地重点发展煤制油、气、甲醇及其下游产品。依托“一区一基地”,实现产业在更高层次上的集约发展。三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最大限度的综合利用。积极支持企业形成上下游产品有序衔接、循环发展关系,重点在发展煤―电及其废弃物利用、煤―煤化工及其废弃物利用等循环产业链上求突破。四是推进产业升级,降低对资源的依赖。积极构筑以煤液化、煤气化及下游产品延伸为主的煤化工产业,以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物流、金融、文化、旅游、信息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以现代养殖、食品加工为主的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等支柱产业,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经济模式从资源开采向资源开发、二产拉动向三次产业协调互动转变。

坚持开发建设和改善环境相统一,闯出城乡统筹发展新路子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镇化发展水平不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旗委、旗政府坚持把城镇建设与生态建设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来抓,并且始终抓牢改善民生这条主线不放松,走出了一条促统筹、惠民生的强旗富民之路。

一是集中收缩转移,优化发展布局。遵循“因地制宜、充分就业、社会保障、稳步推进”的原则,综合采取补偿搬迁、生态移民、就业转移、产业吸纳等措施,促进了农民脱土离农向城镇集中。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破解城乡公共服务不均衡难题的突破口,加快建设“水、电、路、讯”四大基础设施体系,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创造性地实施了“黑色扶持绿色”、禁牧舍饲养殖、“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谁开发、谁保护、谁治理”、生态建设产业化等措施,建立了多措并举的生态恢复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扎实推进矿区、生态恢复区和丘陵地区山杏、沙棘等生态基地建设,积极发展碳汇林业,巩固、拓展生态建设成果,全社会“生态道德”和“环保美德”大幅度提升,形成了经济与生态共赢、城镇与乡村协调发展的新局面。三是加强公共服务,共享发展成果。围绕解决城乡民生问题,以构筑城乡社会保障网、健康保障网、文化教育网、社会救助网为重点,统筹配置社会公共资源,社会公共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综合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整体社会保障水平走在了内蒙古乃至我国西部前列,人民生活水平向宽裕型小康水平迈进。

坚持完善体制和党的建设相统一,营造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旗委、旗政府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放在各项工作首位,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积极构建城乡共建的组织设置体系、城乡互动的干部人才工作体系、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体系、城乡共享的党员关怀激励帮扶体系、覆盖城乡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城乡合作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体系,健全了与城乡统筹发展相适应的党组织体系。各级领导班子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锻炼成长起来一批敢与高的攀、敢与好的比、敢与强的争的党政领导人才,成为落实科学发展、引领科学发展、推动科学发展的中坚力量。广大领导干部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把心思放在加快发展上,把精力用在为民造福上,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把群众的呼声作为指导工作的前提,把群众的意愿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夯实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全社会树立“大安全”理念,构建干部、生产、信访、维稳、消防、道路交通、食品药品“多位”安全防范体系。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和载体创新,形成了村企共建、巡视调研、监督检查、结对联系、千人评议机关、廉政文化以及干部选拔任用方面一系列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平安建设,着力维护社会稳定。全旗各族干部群众在“尊崇科学、和谐奋进、追求卓越”精神的鼓舞下,干事创业热情得不断激发,形成了全民参与发展、谋划发展的良好氛围。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