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炒农生态链:一个都不能少

2011-08-04来源 : 互联网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种昂 走在山东金乡的大街上,灯箱的广告、十字路口的雕塑、商店的招牌、来往的货车……处处都在提示你――这里是中国大蒜之乡。

在千千万万的蒜农和蒜商眼中,如今大蒜已如珍如宝。甚至有人说,“蒜都”金乡俨然成了一个“赌城”,每一头大蒜也变成了赌桌上的“筹码”。在这个“赌城”中*活跃的群体,当属金乡数百个从事代理的经纪人。

大蒜:*庞大的经纪人群体

在上世纪70年代,金乡大蒜基本上都在周边地区销售。20多年的时间,种植面积由1986年的4万亩发展到如今60万亩以上,全国乃至**的买家云集于此。加之,大蒜必须入库冷藏,一年当中大多数时间都处于流通环节、适于投资炒作,由此一个特殊的群体――经纪人从蒜农中游离出来。

这些经纪人家中均有蒜田,但更多的却是作为蒜农与蒜商的中介;他们生长于斯,整日走街串巷,在当地有着极为深厚的人脉;他们手中有着大把的行业资源,不仅可轻而易举组织起大量货源,还能提供代购、代存、代销、代运等一条龙服务;他们消息灵通,对全国各地终端市场的价格了如指掌。金乡县兆信大蒜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兆芳就是其中的一个。

李兆芳不仅成立一家公司专门为外地客商代购代销,也投建有可存2000多吨大蒜的冷库。他既是金乡大蒜交流协会会长,还投资了一个“中国大蒜网”。

李兆芳走南闯北去过很多农业产区,但他认为,就单个来说,金乡蒜市堪称全国*为超前、*为*爆的农业市场,原因在于金乡经纪人的群体*为庞大。这个群体在金乡的诞生既助推了游资对大蒜的炒作,也带*了这个行业。

去年年底,一个外地客商找到李,希望在一个月内购进2000吨大蒜。这在当地算是一个大单,加之当时市场上大蒜存量不多,蒜价还一个劲地往上涨,多收**可能就意味着需要多支付几万元的成本。他连同两个较有实力的经纪人,短短的20多天内就交了货。

广东一家食品公司驻金乡的阎经理每年承担着收购四五千吨大蒜出口东南亚地区的重任。但阎经理却表示,公司4个当地的代理就可以提供采购、储存、物流等一整套服务,还能免吃免住、免费使用场地、免费使用电子秤、免税收。而他所做的只是验货、按时付款。

“大蒜的季节性较强,金乡经纪人又多。投资方只需在每年六七月委托经济人代收上一两千吨。等到过了春节,打个电话让代理一卖,利润既高又不耽误做别的生意。”阎经理如是道,如果对其充分信任,在外地打几个电话就可以轻松操盘。

金乡大蒜现货交易中心市场部经理孙艳磊认为,金乡大蒜因为品种单一、人人对大蒜有着强烈的购销欲望,使得市场流通性也*好。多少年来,蒜乡农民凭借着产业优势形成了一个国内*通透的购销体系,大量专职经纪人提供专业服务。这里经纪人手中的资源多,相互之间人头熟,几个经纪人联合起来常常可以聚集起惊人的货量,同时抛售大蒜也可以在短期内完成。这在一般的农业产区根本无法想象。

由于金乡大蒜产量大,“买全国、卖全国”的格局早已形成,在金乡坊间甚至流传着“大蒜买卖如同赌场兑换筹码”一样方便。一种观点认为,游资进场似乎恰恰是看中了金乡快速的变现能力。当大蒜暴跌,游资**时;当蒜价飙升,炒家抛售时。市场良好的流通性、代办强大的服务能力,都为游资的进出提供了便利。

与此同时,蒜价高走又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脱掉蒜农的外衣,加入到经纪人的行列中来,使得市场更加活跃。

当地蒜农介绍,外地客商前来收购大蒜,由于人生地不熟,普遍寻找当地经纪人合作。大蒜长到百倍天价,不少经纪人早已住上了别墅,坐上了轿车。金乡县城郊一个村支部书记如是描述道:“近来金乡买车的人很多,**有40辆左右的**车开到金乡。这些人买的一般都是10万到20万元的中档车,而且都是***付现款。”

金乡农业局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市场不断传出经纪人**的故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扮演或部分扮演着经纪人的角色。有的蒜农拿出家中积蓄为外地客商收购大蒜,有的开始与经纪人合股,还有的干脆改行专职干起了经纪人的行当。这位官员表示,这种现象在金乡数不胜数,堪称是家家种蒜、人人言商。

生姜:幸福的姜农

继大蒜、绿豆之后,生姜加入到价格暴涨的农产品序列之中。然而,姜与蒜*大的不同就是,大蒜的储存需要冷库,一般农户家中无法存储。新蒜收获一个月后,绝大多数大蒜便存入了冷库、流向了经销商手中,任其流通炒作。而姜农只需在自家后院挖个姜窖*多可储存三年。

在全国*大的姜蒜集散地――潍坊安丘姜蒜批发市场上,当地众多中间商诉苦道,他们始终受着姜农与终端客户的“夹板气”。

一边是姜农囤货,等着后市涨价而不愿出售,另一边生姜价高在终端市场出货越来越难。安丘佃高第二洗姜厂的刘老板抱怨道,生姜不像大蒜,蒜农获利微乎其微,暴利几乎都留在了中间商和投机客手中,而生姜,流通环节的利润不高。

2008年姜价畸低,每斤只有0.4元,大部分姜农赔得血本无归。但今年生姜价格走势却演绎出忽高忽低的陡峭折线。7月末仅仅**之内姜价每斤暴涨了0.5元,一度高达4.6元/斤。数日之后,姜价掉头急转直下跌到不足4元/斤。而这一价格仍是2008年的10倍。

与经销商纷纷叫苦不迭相比,姜农看着高走的行情却是异常欣喜。姜农即使按照现在4元/斤的市价计算,每亩能赚到3万元以上。从这一点来看,姜农比蒜农更能从价格飞涨中受益。

来自安丘市农业局的统计显示,受近年市场行情高涨的影响,姜农种植积极性较高,预计今年全市大姜总产75万吨,比去年增产31.5%。而2011年的生姜产值规模势必进一步扩大。

当然,从生姜的产业链条看,炒姜客仍是*大的获利方。不过,因为姜农掌握着一定的定价权,炒姜客的炒作手法也是诱导着姜农提价。

潍坊富大食品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描述了江苏炒姜客的手法,江苏的客商先以3元/斤的低价一次收购两三千吨生姜,看到姜价涨到4元以上时,他们开始疯狂的收购。当姜农要价3.8元/斤时,他们给出4元/斤的价格收购;当姜农要4元/斤时,他们出4.3元/斤。虽然收购量不多,只有一车两车,但却成为促使姜农疯狂涨价的诱饵。短时间内,姜价就被他们哄抬起来。

一旦姜价暴涨,炒姜客便将此前的低价囤货在终端市场高价出手。炒客们一笔即可赚取数百万元的利润。

安丘市农业局生产科赵凯科长认为,由于姜与蒜自身的储存特点不同,这决定了炒家单凭自身的力量很难哄抬价格,今年姜价畸高很大程度上是外地客商诱导,姜农合力推涨的结果。

金银花:社会游资博弈产业资本

与大蒜、生姜几乎不需加工、可直接销售不同的是,大多数金银花被用作食品、药品的配料,不会直接进入终端市场。这决定了金银花成为社会游资和产业资本角逐争夺的对象。

山东平邑县是“中国金银花之乡”,也是金银花的原产地和主产区。据中国经济林协会统计数字显示,该县有金银花65万亩,年产量600万公斤,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这里也成为两大资本方重点抢夺的滩头。

中国中医三分之一方剂中用到金银花,70%以上的感冒、消炎中成药中含有金银花。随着H1N1流感的蔓延,今年以来平邑金银花半年时间由每斤60元涨到300元以上,涨幅高达400%以上。

此前,平邑金银花的收购呈现出“一企独大”的局面。每年王老吉要在平邑县吃下4000吨左右,在平邑金银花减产的个别年份,这几乎占到了当地总体产量的6成以上。

三精驻郑城基地经理黄如伟分析道,王老吉一家独大的现象本该使其拥有部分定价权,但无奈后来大量食品、药品企业涌入,供需缺口太大,话语权往往掌握在当地花农和经销代理公司。

与此同时,广东的加多宝饮料公司、北京汇源果汁等越来越多食品公司都在上马金银花项目,而北京“”、“哈药”集团、、南京金陵制药等一大批药企的产品又必须以金银花为原料。据平邑县农业局的调研,目前全国的金银花需求量超过2000万公斤以上,实际产量仅有800万公斤,缺口巨大。

“看到金银花价格暴涨,社会上闲散资金借助当地的经纪人、经销公司纷纷涌入到供销体系中来。而外地企业也是借助当地的流通链条进行采购。平邑大大小小的代理经销公司背后实际上是社会游资和产业资本在博弈。”一位不愿具名的农业局官员如是说道,大量的收购、囤积更加剧了金银花的稀缺假象。如今的平邑金银花市场可谓人人惜售、家家囤积,而涨价已让产业资本一方叫苦不迭。

不过,*大的收购方王老吉也有自救的措施。平邑九间棚农业科技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廉士东透露,2008年全国金银花产量仅6500吨左右,王老吉以70元-80元/公斤的价格在山东平邑吃下了约4000吨,其中有1000吨就是他公司供应。

王老吉当时的囤货量超过当年全国过半产量,也相当于王老吉往年一倍多的囤货量。据测算,如果以目前612元/公斤的零售价计算,王老吉的账面浮盈就高达20亿元。

但王老吉大量的收购,只能解自己的燃眉之急,却也加大了市场的供需缺口。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