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广州12月5日电在2010全民公益启动大会暨全民公益**中,中国扶贫基金会***王行*介绍了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全民公益方案,他说全民公益月捐平台今天即将在广东诞生。通过该平台可以使小额捐赠“标准化、可记录、可查询,能透明、能反馈,好服务”,让普通观众具有方便快捷的捐赠渠道,又可以随时查询捐赠的去向,了解善款的用途,变偶然捐赠为经常性捐赠,从而成为生活习惯。
他在发言中说:传统的观念中,参与公益事业是大企业、大单位和有*人的事情,2007年公众捐赠占当年总捐赠额的14%,企业占86%的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在公益事业成熟的国家,情况恰恰相反,普通公众捐款占了80%左右,企业机构捐赠占了20%,不仅如此,在这些国家参与公益捐赠和提供志愿服务还是就学择业的基本条件,2008年中国大陆公众捐款总额达到458亿元,占当年总捐款额的54%,改变了此前国内公众捐款不超过总额20%的格局,2009年公众捐款占比又回落到23%,表明公众参与公益带有特定触动的偶发性,公众经常性参与捐赠的比例不高。有关调查显示,透明度不高,便捷性差,参与互动性不强,捐赠门槛比较高等等。
为了突破普通公众参与公益事业的现状,中国扶贫基金会在2008年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跟百胜开展了“捐一元献爱心.送营养”活动;跟中国邮政集团合作,利用他们的网点集团开通3.6万个爱心包裹捐赠站等。在这些探索中,特别是“爱心包裹”项目的实施中,中国扶贫基金会通过捐赠人自主选择资助对象和受益人向捐赠人寄送“回音卡”等方式,未捐赠人提供提供及时的服务,较好的解决了透明度、便捷性和互动性的行为。
王行*说,上述这些捐赠往往是***,不稳定的,为此,经过一年半的筹备,中国扶贫基金会跟中国银行共同搭建了全民公益的月捐平台,利用中国银行全国1万多个营业网点,开通扶贫月捐业务,公众可以各网点调谐《扶贫月捐捐赠人申请表》,办理捐赠业务,实现按月自动捐款,为了实现每月的捐赠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计划有亿元参与月捐活动的城市、高校、社区、家庭和企业结成合作伙伴关系,以他们为基本单元,通过合作媒体的宣传,*先动员这些基本单元的成员了解公益,参与月捐,通过他们影响周围更多的人参与月捐。捐赠人在中国银行网点办理业务的时候,了解公益项目后,根据个人意愿自主选择公益超市中的项目产品,填写月捐申请表,中国银行根据申请表中确定的捐赠额和年限,每月从该捐款人的帐户中口去其授权的捐赠款项,现在设定的款项是每月不低于10元,这就是跟中国银行合作开发了月捐。
中国银行定期通过其信息系统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平台交换捐赠人的信息、捐赠亿元,将捐赠款项划入中国扶贫基金会帐户,对上述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将善款分类交由相应的项目部门或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委托其他公益机构实施,中国扶贫基金会会向捐赠人实施捐赠票据,项目实施后向捐赠人提供受益人的信息,反映项目的情况和信息,通过媒体向社会进行公示,去年恒大慈善万人行活动,恒大地产捐赠了3000万元,资助了全国1.3万特殊群体,这1.3万人的名单在社会上公示,通过平台还搭建了捐赠人和受益人之间的平台,使两者互动,通过月捐平台实现捐赠人和受捐人之间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