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传龙:农民“被上楼” 谁解此中愁?

2011-08-05来源 : 互联网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这一政策被多地**利用、“曲解”,一场让农民“上楼”的行动,正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进行。而拆村并居,无数村庄正从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消失,无数农民正在“被上楼”。

据悉,国土资源部**该项政策的初衷是为了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但却让人感到是地方**在圈地!一栋占地几十平米的两层小楼,廉价地换去了一个家庭数亩或数十亩的宅基地。当城市大规模拆迁的声音逐渐散去时,祖祖辈辈居住在农田和宅院里的农民却发现,他们不得不“被上楼”,而大部分人因拆迁补偿款和购买集中住房的差价过高而只能举债。即便是住进新居,当农民没有了宅基地,也就没有了瓜果枣梨、鸡鸭牛羊,连甚至环保绿色的草鸡蛋也没有了,甚至吃上一颗青菜都是上街去买,农村生活变了味。我的主要亲戚都居住在农村,*近都陆续被请“上楼”,他们的苦衷我了解着呢。

不能否认,这项为了“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在政策行使之初,出发点、落脚点都是积极的。但层层落实到各级**以后,就变味了。土地置换利于发展规模农业,集中居住便于社区管理,农田水利设施的兴修也可以在土地复垦后进行科学规划。好处如此之多,可列种种。那么,农民住进了无可选择的“新农村”,过着被安排的“新生活”,其中的无奈何也就可想而知。

我们的土地真的到了所剩无几的地步了么?真的只有从农户宅基地中间才能找到城市发展欠缺的那一方土地?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且抛下类似诸城的圈地掠财,据笔者所知,有些地方开展的新农村建设,有着完善的科学指导。在现有村庄较为分散的地方实施拆迁,将土地复垦,扩大现有耕地面积。另外集中建造住宅小区,在保持当地原有村落习俗的前提下,或临水而造,或背山而居。不仅有科学的交通规划,更是人性化地留给每户相当的宅院,既可储备,也可维持小康生活的需求。*大限度地满足了农民的心声。

当然,不能因为个别地方变了味的圈地运动就全盘否定农民上楼的可行性。这项工作如果还要继续,只有尊重农民,问计群众,才能把好事做好,让农民满意。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