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到 10天的时间,大连市将迎来冬季供暖期。连日来,大连市供暖部门都在忙着给各小区进行**试水。记者随机调查了几个采用地热供暖的小区发现,很多业主反映“地热越来越不热”。
随后记者了解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多数业主不知道地热管线应该定期清洗。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的用户家中一次竟然清洗出满满两大盆泥沙。有数据显示,地热管道结垢1毫米,可直接导致水温下降6℃;业内人士也提醒广大用户,*好对地热管道每隔一年清洗一次。
如何判断地热是否需要清洗?
地热清洗工程师王战友介绍说:“如果看到分水器的塑料管发黑发绿,这时候证明管子上就有积垢了,温度就达不到初始的供热温度,就需要清洗了。*多一次我们从一个用户家中的地热管道中竟然清洗出满满两大盆泥沙。 ”
困惑 地热用了没几年为啥越来越冷
家住高新园区某小区的耿先生反映,家里的地热“一年不如一年”,2006年刚入住时冬天屋内就是“酷夏”,可如今几年过去,小区内居民家的室温一降再降,现在大多数室温在22℃左右。他的爱人刘女士说:“刚进户那年,我家室温将近30℃,屋子里热得受不了。”到了2008年,刘女士家的室温却只有22℃,“我就奇怪这地热没用几年咋就不热了呢? ”刘女士说。
记者昨日从两家“**”的地热管线清洗公司了解到,我市目前采取地热采暖的小区百余个。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反映地热供暖效果不佳的业主普遍生活在刚刚新建几年的小区内。记者从这些地热大降温小区的物业和一些供热公司了解到,造成地热不热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水温原因,还有安装的原因,以及地热的使用和维护上疏忽等原因。
对此,从事地热安装清洗工作多年的业内人士王先生表示,很多业主在安装地热后将阀门包进柜子里,或者隐藏起来,仅仅在每年供暖期前后开关一次,从此便**管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 ”王先生告诉记者。
当心 结垢、有害气体影响居民生活
“地热供热效果不佳,*主要的原因来自大多数业主自身。”大连市室内装饰协会***张世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多数业主对于家中安装的地热管线长时间处于不管不问的状态,甚至很多人没有定期清洗的意识。
张***指出,大连地区水质较硬,水中含有的钙镁离子等容易在地热管中沉积为水渍,很容易使地热管道形成结渍,一旦长时间沉积,很容易造成管道堵塞。此外,冬季过去后随着气温升高,地热系统还会有类似沼气的有害气体溢出,严重的还会闻到异味,影响家人的健康并造成室内污染。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地热采暖系统中,平均每年管道结垢1mm,而这1mm厚的水垢可导致水温下降6℃,水垢的导热性能极差,在热交换过程中,当水垢的厚度达到0.3mm的时候,将有21%的热量不能正常转换。这不仅影响正常的使用温度,也造成能源的浪费。
建议 地热*好每隔一年清洗一次
王工程师建议铺装地热的用户,每年供暖前应对地热进行系统维修、保养,并请专业的施工队伍检测,以**冬季正常供暖。“一般来说,地热要求供暖水温保持在30℃至40℃之间,但目前很多锅炉房供暖*高水温可达70℃,然后逐渐冷却,再加热……地热管反复热胀冷缩,加速了其老化的速度。”王工程师指出,定期清洗是延长地热管线使用寿命的一个主要方法。
对于清洗的频率,张***表示,每隔一年清洗一次是普遍做法,“供暖期期间水压比较大,因此清洗起来也更加方便容易,如果是供暖期前后进行清洗,就需要选用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加压冲水。”记者随后咨询了我市几家专业从事地热清洗的公司了解到,目前我市地热清洗行业的生意普遍不算多,上门有偿安装之后免费送几年几次清洗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
■市场调查
缺少行业标准**有望介入
“目前收费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按照面积收费,5元/平方米;另一种是按照回路收费,每个回路100元;无论用哪种方式,*后会按照结算额度小的那个方式收取。 ”一位地热清洗公司的工作人员举例说,如果一套房子有70平方米,共有5个回路,那么清洗一次的价格就按照面积大小收取,共约350元。
据王工程师介绍,近几年大连市各小区中采用地板辐射采暖方式的越来越多。但是国家一直没有**相应的行业标准,也造成了该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局面,甚至出现在清洗过程中野蛮操作造成管线漏水的情况。
对此,记者从我市供热管理部门了解到,目前正在修订中的《大连市城市供热管理条例》中,将明确室内采暖设施产权所有,其中首次明确了地热用户采暖系统的更新、改造、维修、养护由供热单位组织实施,其材料费由用户负责。“**介入只是规范市场的一个开始,要想彻底解决人为原因造成的地热不热问题,还需要更多地调动业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只有大家定期清洗,才能在**供暖效果的同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一举两得。 ”张***表示。
记者了解到,对于私自改地热的用户,由于其违反了该条例中的“用户不得有损坏或擅自拆除、移动、增设供热设施”的规定,因此不仅不会得到保护,还需停止侵害行为。其中,对于未造成设施损坏但拒不停止侵害行为的,对个人处以500元以下罚款。
记者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