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红: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教育券”是当务之急

2011-08-05来源 : 互联网

**党校经济学部发展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教授施红在研讨会上发言。人民网记者罗旭摄

人民网北京11月3日电10月31日,由****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和****党校青年联合会联合主办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党校经济学部发展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教授施红在会上就统筹城乡发展作了发言,她指出,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教育券”是当务之急。

施红指出,统筹城乡发展应该说是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中的**个统筹,也是“十二五”时期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决定了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是当务之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表现*先是人为的把人分成两种,农村人跟城里人,这是户籍的二元性。另外是农村人和城市人收入的差距,在2009年的时候农村人均的纯收入才5000多元,城市就达到17000元,这是收入上的二元性。再一个就是公共服务的二元性。

施红列举了一些数字,*先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市居民的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差距不断的拉大。从2003年和2009年数字的对比可以看到,农村的居民收入增加额是2500元,城镇的居民增加额达到8700元,也就是城镇增长了10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仅增长了96%。再一个,在二元经济结构下财政资金的投向。2009年的3114亿元教育拨款中,把70%投向了占全部居民人数30%的城镇居民,而占到70%的农村居民仅仅享有了30%的教育拨款。从2008年享受的医疗资源比例来看,30%的城镇居民享受了80%的资源,而70%的农村居民仅仅享有了20%的资源,财政资金投入明显的向城市倾斜,导致了城市和农村公共服务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公共服务越来越落后。

施红认为,统筹城乡的目标是把农村跟城市分割开来的状态,*终导向现代的一元的结构。由传统农业和农村和现代化的工业和城市并存的状态,改变成为城乡融合的现代农业农村,现代工业和城市这样一种格局。为了实现这种状态要做许多努力,施红着重讲了制度方面的建设,就是一个城乡一体化的体制和机制。

所谓城乡一体化的体制和机制,国家已经做了一个蓝图,就是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的流动,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的配置。施红认为,要实现城乡一体化,**是让农村的土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产要素,在农村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把土地承担的社会**的职能从土地上剥离开来。所以在“十二五”规划中,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制度已经提到日程上来。让土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产要素,涉及的是土地的还权赋能,还给农民的权利,赋予土地真正生产要素的能力。在土地还权赋能的过程中,也就是在农业、土地或者承包地确权过程中需要的是农村基层民主的建立和完善,它是一个配套的政策。

第二个是生产要素中的第二个要素,劳动力,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了要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也就是农民工逐步转变成为城市居民,要在制度上解决好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要想把这些问题解决好,当务之急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教育券”制度,农民工所提的需求中*主要的需求是子女教育的需求,比如广东、北京等发达的地区,在他们做城乡一体化制度设计的时候,设计的是具有本地户籍的城市居民和具有本地户籍的农村居民制度上的一体化,把没有本地户籍的外地人排除在外。所以讲到外来进城务工农民工的问题时涉及到的是孩子教育问题,就提出了义务教育的“教育券”制度,所谓“教育券”制度就是当农民工带着子女从流出地到流入地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国家已经把教育资源拨付给了流出地,而流入地是没有得到的。在这里就应该把政府给流出地孩子的教育经费变成一张券,或者一张卡,分到每个孩子的口袋中去,当孩子走到哪个地方,随着父母走到哪个地方,他把这张卡,这张券交给流入地,在流入地解决入学问题。

第三个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系是要多层级的,也就是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在国家层面上来提供的,在全国层面保证一定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到一个省,这个省份也有它所能够提供的省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那么*终落到点的时候是以县为单位来确定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

*后是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既然我们想把制约城乡发展的所有政策都打破,那么也意味着制约城乡发展的,或者割裂开来的所有法律法规也将被改革。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