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送礼污染了童心

2011-08-05来源 : 互联网

中国甘肃网9月9日讯 一到教师节前后,很多家长就面临两难:给老师送礼,觉得违背自己原则,不送又怕老师对孩子有看法。中国青年报社一项共有4083人参与的社会调查显示,61.7%的人支持***门或学校**规定,要求老师不能接受学生或家长礼物。对此受访学生家长的支持率是63.5%。

多少家长饱受教师节送礼之苦?又有多少老师对于送来的各色礼物不堪其扰?教师节送礼,在形式上是家长战战兢兢的等待和期盼。至于等待和期盼什么呢?这其中心理的微妙也就只有家长自知自品:等待老师们多给自己的孩子开小灶,期盼通过自己为孩子的老师挑选的昂贵的、*特的或者**的礼物能博得自己孩子在老师心中的*特地位。而孩子们的*特地位,果真是靠礼物换取的吗?我觉得抱有这种想法的家长,在本质上已经玷污了教师们“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光荣职责。

从中国的传统礼仪来说,送礼表恩并无过错,每个行业都可以,对自己的恩师,以各种形式表示感恩。我们的国民素有尊师的传统。逢年过节给教师送上一束花、一支笔,表达对教师的一点微薄心意,本来是我们这个讲究礼仪的国度尊师重教的方式之一。但是,无论是何种形式,都不能脱离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能将纯洁的表恩,沦落为**的表现工具。令人忧虑的是,如今的一些学生家长甚至产生了攀比想法,你送小礼物,我送大礼品;你请“家常便饭”,我请“山珍海味”,把尊师的形式搞得变了味儿。

而从本质上说,教师节送礼之风实为一种见不得阳光的肮脏交易之风,更是一种*物交易之下的你我两清。这种两清形式,是指家长或者学生掏了*付给教师的“辛苦费”,所以送礼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无形地产生了一种情感上的隔阂――家长和学生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既然老师是收了我的礼的,那么就应该把我的孩子教好,至于孩子们是上了北大或者清华,那是孩子自己的本事,对于老师一点感恩之心都不必具有,因为在家长们无数次的“上贡”中,职业道德之荡然无存与师尊体面之斯文扫地,早已在家长和孩子心中种下了深恶痛绝的种子。

而老师们,想必也不愿意因为一点点小小的礼物而导致自己受到如此的冷遇。君不见,许多学子毕业之后基本都不与老师联系,就连教师节这样的特殊时刻,也很少有人会想起给曾经的老师发去一个祝福的短信。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因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肯定脱离不了金*关系主导下的师生关系的冷漠。而送礼,则是促使上述情况发生的直接原因。因为送礼的***果是,教师失去了应有的师者尊严,家长则陷入了一种伤痛的陷阱中,二者交互作用的结果进一步助长了这种不良社会风气的滋生蔓延,而作为二者共同服务对象――学生则在这种风气下熏陶成长。试想,这样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一代,怎会尊师重教?怎会感谢师恩?而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又将如何遏制社会的不正之风?

所以,要想使教师节**变成“送礼节”,除了需要教师的自律、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管之外,送礼成风的社会风气则必须正一正。当这个社会上只有送礼送物送*才能办成事儿时,仅仅寄希望于孤单的教师群体*立地筑起一面**送礼的大墙,这显然不现实。别忘了,各位家长也是拆散这堵廉洁之墙的重要生力军呢!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