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与江南社会:清季诗歌的双重“意象”

2011-08-05来源 : 互联网

**战争后,清季士大夫们通过诗歌,艺术性地描述了**战争与江南社会的那段孽缘。后人可从中审析作者的心态与历史的环境,增进对这场战争的了解。

战争环境下江南百姓的生活与精神状态是诗歌*先关注的内容。如1842年的南京,讹言传夷人将至,江宁将军德珠布即令闭城并构筑工事。过早的交通管制增加了百姓的恐慌情绪,先已自乱。“入城出城两不得,道旁颇有露宿儿。”此时英军距南京尚有百里之遥。镇江城破,丹阳人心惶惶。“太守县令各传语,张官渡口险可拒,亟塞破船作防御。”百姓已失去信心。对于汉奸行径,江南官府高度警惕。但矫枉过正,出现了很多滥指为奸、公报私仇的冤案。南京城内,“叩头妄指�人家,一时冤狱延蔓瓜。”民族之怨也裹杂其中。镇江驻防副都统海龄对有嫌疑的汉民肆意戕害,一些汉族百姓为求自保,不惜登城呼救,盼英军破城。“枉民无故诛良善,揖盗翻教召寇兵。”如此防民,令人心寒。

**战争造成江南人口的减少与被动迁徙。如英军掠定海后,“舟山孤县东海东,兵燹之后人烟空。”镇江城破,侵略者进行屠城。“满城炮*摧墙�,积尸盈路骸不全。”江南人对西方人的认知与交往远不如粤人,故对其描述也成为诗歌的主要部分。“白鬼黑鬼发毛卷,秽若负涂纵于�。”厌恶之情跃然纸上。更多的江南百姓是通过侵略者的暴行了解这些“化外之人”的。占领城市的英军大肆*劫与抓夫,勒索赎费。“鬼来捉去要*赎。”并在各地*劫富户典铺,“绅商铺典召寇兵。”

战争使江南沦陷区的社会经济遭受了重大的摧残。“可怜几辈经营力,付于江头一夜潮。”农业生产**破产。“江南禾黍地,半为芦荻州。”社会秩序荡然无存。“逃户炊烟空,劫掠尽鸡狗。”游兵溃勇的劫掠奸暴之罪行,随处可见。“溃卒仓皇工劫掠,残民潦倒避诛求。”英军入江南,有割断大清财源命脉之虞,“财赋三吴地,频年水逆流。”财源之地顷成资敌之所。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