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不珍惜环境,人类或成下一个被淘汰物种

2011-08-05来源 : 互联网

科普日活动中,孩子们对运用太阳能烧水的小实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记者 杜文双摄

当今地球环境正发生剧烈变化,世界各地地震频发、自然灾害不断、气候变化异常……昨天是全国科普日,由省科协、中科院南京分院和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科学**“地球环境的过去与今天”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举行。中国地震局物理研究所所长、地球物理学家陈运泰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气象学家丁一汇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地层古生物学家陈旭院士分别从地震、气候和地质历史环境变化三方面向人类生存提出忠告。

人类活动已强大到足以影响地震发生

*近两年,世界各地地震频发,地球活动是否进入了“活跃期”?陈运泰院士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说,根据近一个多世纪来关于地震活动的统计,**平均每年大约发生一次8级以上大地震,7至8级地震的发生频率为每年4至7个,这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规律,*近20年来,整个规律没有被打破,地震发生的频率甚至还偏少于平均值。“因此,目前还无法判断地球活动是否进入异常活跃期。”

大地震发生是否与人类活动影响地球环境有关?陈运泰院士表示,从理论上讲,人类活动现在已经强大到在一些情况下影响地震的发生。

他举例说,如果在某处修筑水坝蓄水,水坝本身的重量会引起地下应力的重新调整,再往水库里蓄水,水体的重量也将影响地下应力的变化,这些变化极有可能触发一次大地震。更重要的是水库修在岩石上,岩石内部都有裂隙,蓄水后水就会顺着裂隙向下渗透,直接导致岩石断层间摩擦的减少,这也可能触发地震。“当然,并不是人类在所有地方修筑水坝都可能引发地震,还要看当地的地质情况,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升温从蒸汽机**后真正开始,还要持续300年

“*近50年的气候变化、**变暖,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丁一汇院士在报告中用翔实、科学的数据和分析,论证了上述观点。

丁一汇说,**升温,是从1750年,也就是蒸汽机**后真正开始的。当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开始使用化石燃料,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多。科学研究显示,近100年来,**平均气温上升了0.74℃,中国位于**升温*明显的区域,平均气温上升了0.78℃。

地球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也由正常状态下的*高280PPM骤升到了390PPM。“并且,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仍在以每年1.8个PPM的速度递增,照这个速度,只需要30多年,**二氧化碳含量就将达到危险临界值420PPM。”丁一汇说,因此,必须在**范围内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

“即便二氧化碳控制住了,也只起到减缓气候变化的作用。由于海洋中储存了大量热能,释放和排放需要持续几百上千年,因此,未来300年,**升温的趋势不会变,只是升温幅度会比现在明显放缓。”

不珍惜环境,人类可能成为下一个被淘汰物种

“地球演变为现今这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大的‘功臣’就是二氧化碳。”陈旭院士说,地球已历经46亿年,在前30亿年的混沌世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超过90%,人类无法生存。10亿年前,当地球上渐渐形成海陆分布,气候冷暖,二氧化碳也慢慢发生着变化。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渐渐稀释至3%,适合人类生存的地球就诞生了。

“但进入工业文明时期后,人类过度排放二氧化碳造成了对地球自然环境的破坏。”陈旭说,地球的生命演化史中,经历过5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都与环境急剧变化有关。当前,学术界有人提出,人类正导演第6次生物大灭绝。事实上,环境变化已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降低,现在生物物种的灭绝速度已经比地质记录上能看到的自然背景下的灭绝率快100―1000倍。

“虽然,第6次生物灭绝也不会突然发生,也许将经历几十万年,但人类一定要重视它,自觉地保护自然,减少环境破坏,那么生物灭绝的过程仍然有可能放缓或停止。否则,人类很可能成为地球上下一个被淘汰的物种。”陈旭说。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